:“吾恐季孫之憂,【52dzs】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意思是說,禍亂不會發生在外,而是在你們家影壁之內,即內部要出大亂子。“禍起蕭牆”的成語就是這麼來的。如果說“禍起屏風”,那聽著就彆扭了,但確實是這個意思。蕭牆當時的作用,就是為了擋住視線。中國人貴曲不貴直,說話都拐彎兒。我想說一個人不好看,不能直接說:你長得不好看。人家得跟我急了。我得拐著彎兒說,對吧?
我國古代的建築,包括宮殿、寺廟、園林,都不允許一通到底,一定要在中間遮擋一下,保護隱私。過去有的兩居室,一開門,正洗腳呢,外人都看得見,以前是絕對不允許的。 過去的大家族裡有時也擺一個落地大帽鏡,這就是由屏風演變而來的。
【圍屏與地屏】
屏風有很多形制。比較大的一種叫圍屏,三面圍著,古畫上能看到。過去古人要睡在地上,這種圍屏給他強烈的安全感。我們現在很少有機會睡在地上了,以前的人睡在地上,心理上會不舒服,因為所有的東西都顯得非常高大,人就渺小了。如果用屏風圍一圍,心裡就踏實了,也顯得安全。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最早的屏風實物,是大同北魏司馬金龍墓出土的屏風,屬於國寶。它的尺寸不是很大,但表明了我們最早實物的存在。
圍屏都成組,一片一片銜接起來。後來出現一種很重要的屏風,只有一片,叫“地屏”,意思是直接落地的屏風。一般都有2米多高,比較大。這種地屏一拿出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