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大龍缸】
到了宣德一朝,青花瓷器就逐漸擺脫了波斯文化的影響,波斯造型逐漸減少。宣德八年《大明會典》中記載,朝廷一次下令景德鎮燒造龍鳳瓷器443500件,足見當時的國力強盛。44萬件東西,今天用車拉,得拉多少車?宣德時期的龍紋也非常兇猛,反映出宣德的時代面貌。中國龍紋最為兇猛時期就是永宣時期。
20世紀80年代,我曾經見過宣德龍紋大缸。當時一個朋友告訴我,北京有一大戶人家,〃文革〃查抄退賠,拿回很多好東西,其中有宣德的大缸,讓我去看,喜歡還可以買。這種機會非常難得,我就跟他去了。我印象非常深,一進他家門,剛拐過彎兒,就看見院裡有一個玻璃房,裡面種著芭蕉樹,非常雅的人家。今天都很難在家裡養芭蕉,那可是二十多年前北京的冬天啊!
我進去看了很多東西以後,就問:〃您那大缸呢?〃他說:〃床底下呢。〃我問:〃怎麼在床底下?〃他說:〃摔了!〃〃怎麼摔了?〃〃哎呀,那倆倒黴的三輪車工給摔的!〃兩個三輪車工把缸運到他們家門口的時候,由於是冬天,很冷,戴著棉手套拿不了這缸,缸特別大,很重,得倆人抬。宣德時期的缸是直沿,沿上沒有很容易抓的邊。兩個人把手套一摘,空手就抓這個缸,往他們家裡拎。經過院子的時候,手就開始出汗,因為瓷器在冬季裡是冰涼的,手是熱的,所以手立刻就出水,抓不住了,一下就掉地上摔碎了。我說:〃好不容易來了,碎了也拖出來看看吧。〃就從床底下拿出來了。摔得倒不是粉身碎骨,有大概十來塊,能拼起來。那時候我對瓷器的認知是一定要完整,這種殘的就不願意買了。然後我就問:〃您這還怎麼賣啊?〃他說:〃幾百塊錢,我不想賣,窩心;一千塊錢,你也不給。〃我心裡也是這麼想的:碎了憑什麼給一千塊錢啊?然後就沒買,這件事就過去了。
這麼多年了,我也不知道這個缸後來怎樣了。今天看來,就是再打碎點兒,一塊也能賣幾千塊錢。也就是說,把這缸買回來,打成碎塊賣也賣很多錢,粘起來就更值錢了。很多文物在歷史上受過這樣那樣的傷害,但它保留的文化符號不會丟失。當時我也沒想開,也是讓他那句話把我限制了,所以一失足成千古恨。從文物的保護角度上講,拿文物得非常小心,拿之前要考慮周圍的環境。想想這大龍缸,六百多年了,歷經磨難,查抄以後退賠,到家門口給摔了,非常可惜。
【永宣青花的區別】
〃永宣不分〃是一句老話,經過這些年國內外那麼多專家的研究,大致能作出區分。大概有以下幾點:一、永樂時期的款少,宣德時期的款多。二、永樂時期瓷器的釉面瑩潤,宣德時期瓷器的釉面就出現橘皮。橘皮是指瓷器表面像橘子一樣,有點兒皺。三、永樂瓷器體輕,宣德瓷器體重。四、永樂青花的暈散不如宣德,顯得更清秀一點兒。大概是這麼幾條,我們只需要做一個淺顯的瞭解。
【永樂青花〃一束蓮〃盤】
我在20多歲的時候,特別喜歡聽人家講課。現在聽到講課的機會很多,那時候就得問哪兒有這種課。當時北京文物商店有專業人員的輔導課,工作人員就去聽。有一個負責收購的業務員,一次聽課的時候不是太專心,但他很聰明,進去待了一會兒,就聽見兩句話:〃宣德瓷器的胎底是細砂底,摸著跟小孩兒屁股似的,滑溜;青花由於有蘇泥勃青,深入胎骨,你一摸,凸凹不平。〃
隔了一段時間,他正好到山西出差,在一個集市上碰見一個老鄉。老鄉面前一摞青花盤子,都一模一樣。他拿起來摸了摸青花,凸凹不平;一摸底,也跟小孩兒屁股似的,都對。但怎麼有一摞呢?他心裡也不是太有譜。他就問:〃盤子多少錢一個?〃老鄉說:〃80一個。〃80塊錢今天很便宜,當時很貴,相當於一個人兩個月的工資。他就在那兒轉么子,著急,下不了這個決心。最後想來想去,咬牙買了一個,沒敢多買,也買不起。今天從山西到北京,當天就回來了;那時候還得隔著差不多一個禮拜才到家。回來以後把所有專家都請來一看,大家都說:〃這是永樂的盤子。〃他急了:〃人家那兒還有一摞呢!〃趕緊又折回去了,結果再也找不著那個老鄉了。
他買的盤子是永宣時期最為常見的青花盤子,畫的〃一束蓮〃。蓮花、蓮蓬,配以茨菰、紅蓼、香蒲等水生植物,用絲帶紮在一起,叫〃一束蓮〃。為什麼當時燒造很多這樣的盤子呢?因為永樂皇帝認為,為官一定要清廉,這個規矩也是朱元璋定下來的,所以當時燒造這種盤子暗含〃清廉〃的意思。青花,蓮花,是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