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打攪
雪亮的刀刃,搭配著看起來有些笨拙的黑乎乎刀身,厚厚的刀背上帶著無數磕碰的痕跡,使齊天林手中的這把刀看上去有種說不出的滄桑破舊感,黑胡桃木的刀把顯得很沒有檔次,但是已經被握持者的手磨得油亮光滑,為了增加摩擦,不得不用小刀在上面再刻劃出無數胡亂的溝槽紋路,使整把刀的檔次再降了幾分。
如果用女人來做比喻,那些日本人喜歡小心翼翼養護的太刀可以算作妖冶嬌豔的美女,那麼齊天林腋下的戰刃充其量只能算作蒂雅那樣有點樸實的姑娘,只是一旦拉出鞘就很危險了,可手裡的這把刀呢?
就真的只能用五大三粗的蠻女子來形容了
套用武俠小說裡面的詞,刃長七分七,身形狗腿踢!
這就是齊天林隨意從自己面前的一大隊整齊排列的廓爾喀僱傭軍腰間拔出的尼爾泊狗腿彎刀
很不起眼的樣子,但是齊天林一拿在手裡,就有一種想揮動砍人的衝動,那種迥異於所有華國傳統刀具,刀口內拐,拿在手裡刀頭自然而然的就有一種向下的重力,實在是割草農活,殺人砍頭的必備利器!
齊天林假裝矜持了兩天,就有點艱難的跟莫森一起向MI6接下了這個專案,莫森是計劃領頭人,齊天林負責前線作戰,但是有個比較操蛋的事情,就是廓爾喀士兵是不會英語的,他們絕對不會學習英語,所以每一個帶領廓爾喀隊伍的指揮官就必須學習尼爾泊語!
這是一個傳統,不知道是英蘭格人為了劃定界限,還是身為僱傭兵的廓爾喀士兵為了保留自己國家的痕跡,這種比較獨特的語言一直是這個陣營的唯一指揮語言,也是指揮官能夠融入這個隊伍的標誌。
齊天林樂得順水推舟,他必須在倫敦呆夠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宙斯盾給他和莫森請了位專業軍中尼爾泊語翻譯上課,於是跟之前在軍事學院學習指揮課程差不多,齊天林又開始天天西裝革履的到公司上班培訓語言了。
但是在上課期間,他也必須開始接觸這些已經在倫敦郊區一個軍營待命休整了一個多月的退役廓爾喀士兵們,他們目前只能領取基本生活費,所以迫切的希望能開始賺錢,迫切的希望自己能夠得到一個新的工作機會。
也只有跟這些人見了面,齊天林才知道自己差點錯過了什麼寶貝。
MI6交過來的廓爾喀退伍士兵的名單很長,超過五百人候選,實際上從上世紀末,特別是華國從英蘭格手中接管回了香港,英蘭格的廓爾喀編制就一直在減少,從最開始的三個團到三個營,現在只有一個整編營和幾個連隊分散在各個其他戰鬥團裡面作為支援,所以離開戰鬥隊伍又在當打之年的軍人非常多。
這種從一個族裔裡面招收兵源的做法有很大的特點,就是相當的具有凝聚力,當然這些廓爾喀士兵也分東西兩個族群,但是總的來說都是以能夠進入英蘭格軍隊為榮,雖然相比其他英蘭格士兵的收入要少很多,但是在尼爾泊這樣的相對落後國家來說,已經是很不錯的收入了,所以很多被裁減計程車兵都沒有離開軍隊,希望能夠再獲得一份繼續從軍的合同,而且這樣的人多半都是專業技能比較強悍的,但是由於跟外界接觸得比較少,加上一定的政治原因,這些廓爾喀士兵一直都沒有流入PMC市場來,現在幾乎被齊天林一鍋端了。
廓爾喀士兵普遍都在一米五到一米六的身高,典型的南亞長相,用華國地域劃分來看,他們就接近滇南人那邊普遍的感覺,沒有高頭大馬的威武,一個個低矮結實,就跟滇南的馱馬一樣頑強耐勞
這些種族上的特點也就罷了,最重要的是,這一百五十名廓爾喀退役士兵全部都是在三十歲不到的年紀,基本上都有超過或者接近十年的服役生涯,而這十年,全都隨著美英聯軍征戰全球各個戰場!
這是一群一直都戰鬥在最前沿,具備豐富戰鬥經驗的老兵,比華國那些好多年都沒有見血的部隊更加嗜血的戰士!
這就是他們最寶貴的地方,因為英蘭格從一百多年前僱傭他們開始,就把這支外籍部隊用得非常狠,最苦最慘的戰場總是由他們頂上去,英蘭格編制裡面的廓爾喀團隊幾乎就是一個個不停被滅團又重建的隊伍,由此可見他們的戰鬥力和赫赫名聲就是這麼血雨腥風打出來的!
現在已經有些高階客戶在聘請廓爾喀退役士兵作為保鏢使用,可是在齊天林這個專業人士的眼中,這種做法就是雞同鴨講,這些人的業務工作面就是專業做進攻的,拿去做防守,還是裝裝門面的娛樂明星保鏢,真的是暴殄天物了。
掂一掂手中的彎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