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0部分

特別是軍官儘可能的整個服役生涯都在一個部隊體系,這對於保持團隊精神和部隊凝聚力以及提高技戰術方面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

所以那些退伍兵才會對自己的部隊有一種極為忠誠和鐵血的態度,把戰鬥部隊徽章紋到身上的比比皆是,好像寶寶那樣一直珍藏自己曾經所屬單位的標誌。

別的國家想學都學不到,因為誰都擔心軍官在一個地方待久了成山大王,土皇帝,危及政權,必須要各個軍區調來調去的搞輪換,所以只有強調軍隊只能對外的美軍才能邁過這道坎。

但是在越戰時期,美軍就受到了大量特種作戰分隊編制多樣化的衝擊,搞得美軍體制混亂不堪,所以最後還是清理出去特種作戰司令部獨立成軍,但各兵種也保留了一些特種作戰大隊,這一點跟華國的軍隊編制有點類似,齊天林當年就是西南軍區集團軍下轄的一個特戰大隊成員。

所以總的來說,美國人的軍隊體制強調的就是一個簡潔明瞭,編制靈活。

俄羅斯的變化就要困難得多,首先整個九十年代到世紀之交以後都是在下滑兵力,兵餉都沒錢給,哪裡談什麼改革,所以勉強支撐,不停削減,直到現在,才終於緩過一口氣,第一個深思熟慮的決定就是,仿效歐美國家的特種作戰大隊編制,搞一支帶有標杆性質的快速反應部隊,而不是以前那個著名的訊號旗、阿爾法部隊那種更接近特警或者說內衛部隊的偽特種部隊。

看看訊號旗和阿爾法在最近一系列的反恐作戰中的損耗和成績就知道了,這兩支部隊是真的徒有虛名!

之前有個計劃是在首都附近重新訓練一支特種部隊,後來發現規模小了也就防止點恐怖分子,對於國家利益根本沒幫助,所以這次在高加索一帶集結的新型特種作戰部隊,是按照摩步師的規模編制建立的,起步就是一萬三千人!

下轄一個步兵戰車團、兩個裝甲輸送車團、一個坦克團、一個炮兵團、一個航空團以及若干直屬分隊,全都是從各兵種各部隊抽調精英組建起來的一個全新的師!

高加索地區因為車臣的關係,一直都被俄羅斯駐守重兵在這邊,所以一個師的調動對於俄羅斯這樣的大國來說,外國情報機構都不會列為格外重要的情報,雖然從美國人監控的衛星上面是能發現點端倪的。

但這個師的性質已經跟之前的那些俄羅斯摩步師有很大區別了。

最簡單的一個細節就是,大大減少整個師的履帶車輛,取而代之的是輪式裝甲車,這個細節,其實已經接近美國人軍隊體制改革中的斯崔克旅模式了。

因為目前發動類似二戰集團軍裝甲作戰的可能性已經很小,區域性戰爭才是主流,而美國軍隊和俄羅斯軍隊直接面對面用坦克大炮轟擊的情況更小,更多都是你打我的小弟,我摸你的小妹之類不對等作戰。

所以面對差自己很多級數的敵人,裝甲防禦和進攻效應就有個需要重新定位的平衡點,坦克之類的東西簡直可以橫行無忌,隨便塔利班、伊克拉反政府武裝打,隨便回過頭一拳就打成粉末,但是在伊克拉戰爭中,這些又重又聾的重型裝備,老遠就把敵人嚇跑了,而人家安放的IDE只要劑量夠大,最先進的坦克一樣可以炸出屎來,所以輕快的斯崔克裝甲車,靈活多變,足以抵擋輕型武器,在面對IDE的時候,還更有逃脫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很多伊克拉反政府武裝都交代,他們還沒聽見聲音,輪式裝甲車就悄無聲息的靠上來把槍口頂在他們腦門上。

在運輸方面輕型車的優勢就更多了,齊天林的C17、C27運輸機運送沙狐的便利性就可見一斑。

所以部隊輕型化,就是為了強化中低烈度的反恐作戰能力和部屬靈活性。

但幾乎所有搞軍事研究的人得明白,美國人的輕型化也不是誰都能學,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制空權的前提下,俄羅斯人也不傻,所以他們的這個不知名新編師,就非常強調空步配合,這幾乎是自從成立以來的訓練主要專案。

但是最近突然風向一變,三個步兵戰車團和裝甲輸送車團都停止了機械化作戰訓練,全部轉向城鎮化巷戰訓練,而且還是班排級規模的巷戰演練、敵我識別、通訊系統改編、補給系統調整,全都在改頭換面!

這一切,不得不讓官兵們聯想到十多年前附近那個著名的車臣格羅茲尼城市戰,那可是絞殺了成千上萬俄羅斯最精銳部隊的死城,俄羅斯人在這個上面吃過很大的苦頭,也積累了很多慘痛教訓,這一次似乎要做出大改變了!

這些都是各處調集來的優秀精銳士兵,渴望作戰立功,物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