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5部分

全依託在美國軍事通訊衛星的基礎上建立起無線通訊聯絡的,幾十公里之間短途無線電通訊還能聯絡,而所有經過衛星的遠距離通訊,全部截斷,因為是臨時前線營地,沒有攜帶大型的VHF無線電系統,現在完全就成為跟周邊任何美軍都無法關聯的孤島!

如果說是齊天林那樣簡單的僱傭軍隊伍,最多用衛星電話和無線電區域性聯絡,絕大部分人都沒有任何不適應的話,所有美軍可以說手裡一大半的裝備都失去了效應,特別是美軍大力推行的戰術無線電(JTRS)和作戰人員戰術資訊網(WIN…T)系統,幾乎瞬間癱瘓!

在遙遠的美國本土,有線電話和網際網路絡還能聯絡,從白宮到五角大樓,乃至整個華盛頓緊張一片的緊急聯絡之下,北美防空司令部最先反應,所有衛星都在自己所屬的軌道上,但因為現在集中在非洲一側,光學探測不夠清晰,反而是歐洲方面美軍觀測站因為同一經度,透過海底電纜傳輸的電話和網際網路絡聯絡反應他們的天文學家觀察到空中有剎那的光芒

幾乎所有受到影響的人,都在猜測和推斷這意味著什麼,但他們都明白,應該是發生和正在發生什麼事情!

幾乎所有歐洲國家的政府首腦第一時間都收到緊急疏散和防空防核的躲避安排!

只有極少數這個時間段的美軍,卻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面前,而不是這個什麼狗屁通訊

因為就在幾分鐘前,他們手裡拿著各種各樣的通訊器,撕心裂肺的高聲叫喊:“敵襲!敵襲!”

就算手裡的通訊器沒有任何反應,人在這個時候所能做出的反應就是呆滯的叫喊!

那無數顯現在衛星地圖上的小紅點,如同漫天飛舞的火焰,撲向海上特混艦隊和運輸船隊!

大半個世紀以前,堪與美國比肩的蘇聯,擁有全球第一的坦克叢集數量,卻無法跟美國的海軍媲美,特別是航母。

這一方面有高緯度國家甚少出海口,領海大多冰封難行有關,但更重要的還是技術跟經濟實力,蘇聯只能酸溜溜的看著美國建立一支支龐大的航母戰鬥群,以海權論的地緣政治為基礎,覆蓋一個個大洲跟全球。

所以從那時起,蘇聯人就開始鑽研如何對抗航母。

於是從那時起,飽和攻擊就被作為攻擊航母最有效也最難實現的手段。

說起來很簡單,航母最大的缺點就是體積龐大,這極易成為海上活靶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艘航母要搭配多艘其他艦船保護,從防空防潛艇等各方面建立一道立體防禦網,所以任何航母永遠都是在一個航母戰鬥群中,而不會單獨出行。

如何突破這個立體防護,前蘇聯的理論從來都和西方講究精確高效不同,足夠多的數量總能達到一個簡單的目標,同時的十次攻擊不能突破,百次,千次呢?

總有一個上限的飽和度吧?

所以再複雜精巧,氣勢磅礴的航母戰鬥群,也就能用這麼簡單的理論上攻擊解決,二戰中前赴後繼的魚雷攻擊機和轟炸機就證明了這點,數十上百架飛機,只要有一架沒被打下來,就能給航母造成致命的傷害。

但是在現代戰爭中,美國千方百計的彌補這個漏洞,所有鉅艦大炮超級戰列艦都換成了更機動靈活的導彈驅逐艦巡洋艦,就是這個道理,大口徑火炮根本對防空或者防導彈沒有幫助,反而是攜帶宙斯盾、密集陣等各種反導系統的艦艇能夠更高效的防範。

於是那個飽和攻擊的基數就被無限拉大,隨著航母戰鬥群的防範能力越來越強,要想攻破的飽和數量就越來越大,最新的說法是一個航母艦隊需要五百枚導彈才能攻破。

這簡直就是個笑話了,一枚幾十上百萬美元的導彈,一次攻擊就得數億美元,這個成本簡直嚇人。

最關鍵是,這樣數量的導彈要有多大的發射陣地和動靜,會在現今的偵察探測手段下不被發現?

所以,許多軍事專家都說飽和攻擊只是個停留在紙面上的理論方案,具體實施幾乎不可能!

但眼前發生在桑島海域周圍的事實證明,華國人再次用他們那種有些狡黠的悠久智慧解決了這個問題!

齊天林也是跟華國領導層徹底達成協議,才明白華國人為什麼會輸送制導火箭彈前往坦桑亞尼。

這種便宜貨在70公里範圍內的功效基本就跟導彈是一樣的,華國從決定協助坦桑亞尼反抗美國的那一刻起,就設想採用這種對地對海皆相宜的便宜貨,飽和攻擊航母戰鬥群!

齊天林也是那時候才知道,華國運送到桑島的火箭彈集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