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在第一次大面積隱形對隱形的戰鬥中,就莫名其妙的因為豬一樣的隊友被出賣了!
雖然這些閃電已經按照條例保持足夠的距離跟B52,但就是那麼一點點準備,就讓戰機本身的優勢也許蕩然無存。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茨早就論述過,戰爭中包括精神、裝備、數學、地理地勢以及補給統計五大要素,首當其衝的就是精神,也就是華國軍隊講究的精氣神!
而裝備不過是刀柄,只有精神才是真正鋒利的刀刃!
一邊是駕駛自認為天下最好的戰機,氣勢洶洶過來懲戒一無所有的黑人,坐在機艙裡更像是上班打遊戲的輕鬆態度!
另一邊卻是抱著必死決心,把祖國跟民族的未來都跟自己聯絡在一起的勇士!
孰高孰低,一目瞭然。
所以,就好像高手過招,就那麼一瞬間!
原本就在數量上佔據優勢的鶻鷹們搶先發動第一波攻擊!
其實對於第四代戰機的貼身空戰,雖然沒有實際出現過,但各國都反覆演練跟推演過,有兩個節點。
四十多公里剛剛相互發現的瞬間,是第一波攻擊,發射不是子彈那樣嗖嗖嗖連發的,所以下一發,雖然間隙只有兩三秒鐘,雙方距離就只有十八到二十公里距離了,再接下來,就純粹是比拼駕駛技術的貼身纏鬥!
當然,這是論述的兩架戰機跟騎士一樣迎頭撞上的情況。
現在顯然不是,按照戰鬥機空戰的絕對天律,先發現B52的鶻鷹們肯定選擇了從雷達顯示的後方靠近!
就算優先發現他們的部分閃電還拖在B52後面很遠,發現鶻鷹的時候,也在他們側面,一樣的被攻擊位!
唯一的缺陷就是華國戰機裝備的空空導彈射程只有三十五公里,所以一大群鶻鷹悍不畏死的就衝上去,發射第一波導彈!
紅外製導的PL10空空導彈,也就是俗稱的格鬥彈!
驚慌失措的閃電們一邊猛翻跟斗,並釋放干擾,專業術語叫大過載橫向機動,一邊就訓練有素的調整自身角度方位,發射AIM9X格鬥彈,更為先進的雷達制導導彈,華國到現在都甚至還沒法研製的型別。
差距其實是全方位的。
但這一刻,幾乎所有美國人用高科技構築起來的優勢,全都在那個先後手的雷達上被抹平了,鶻鷹們甚至佔據了決定性的優勢!
因為有些優勢在某些時候反而會變成劣勢。
譬如雷達制導導彈,這種華國垂涎欲滴的好東西,可以讓飛行員在發射導彈以後,導彈完全憑藉自己的雷達頭制導,無論對方怎麼閃躲,它都死死的咬住雷達反射訊號追擊,而不受一大堆的干擾餌分散注意力,因為它能計算辨認這些反射訊號大小,總不能扔出來一個跟飛機一樣大的誘餌吧?
而紅外製導導彈,就是單純的根據戰機屁股尾焰的熱量,一根筋的追殺,如果扔個發熱的誘餌也有一定機率能誘騙它上當移情別戀。
差別很大吧?
可現在呢?
紅外製導的弱點就是不能面對面發射,因為看不見屁股的尾焰啊,正面那叫發射盲區,而現在,大多數閃電不是屁股朝著鶻鷹,就是側面對著,幾乎是一看一個準,更重要的是,一旦這些閃電開始翻滾,發動機必然持續加力,隱形戰機本來對自身紅外線輻射的極好控制,就會立刻下降,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把火紅屁股暴露在紅外導彈前!
然後等這些閃電翻滾幾下,雙方距離更近以後,雙方隱身戰機的電子對抗系統釋放雷達干擾會達到一個最強值,而雷達制導導彈最怕的戰機側對它的十度盲區更是在目前相互纏綿的體位上只能大叫搞不定啊!
最後才談一個最終導致結果的最重要問題,這兩種輔助戰機的定位。
鶻鷹就是防空抵禦作戰的功能,所有的空氣動力佈局都是為了空戰設計的,對地攻擊都只是簡單的發射導彈,所以從設計、生產乃至訓練,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今天這樣的空戰!
閃電呢?
聯合攻擊戰鬥機的名稱就說明了美軍一貫的要求定位,全能!
能扮演任何角色的設計目標,為了達到甚至橫跨海軍、空軍、英蘭格等多國要求的結果,就是什麼都能幹,什麼都得犧牲一點不是最好!
性格更單純的鶻鷹面對成天東想西看的閃電,還是在對方身後出現爆菊。
所有優劣勢集合到一起。
擊落比最終定格在八比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