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起碼要翻到上萬億美元,光是從數字上來看,都是美國從上到下現在不可能透過並撥款的,所以一方面小心翼翼的壓縮所有開支,拿出一個看上去不那麼嚇人的數字,一方面就是要竭盡所能的爭搶有限的基本預算。
數十上百萬的軍人總要吃飯,國會無論如何都要撥款,只是數量多少的問題,這是目前五角大樓現在內部的共識,所以如何從別的軍種爭搶預算,成了五角大樓的主題。
文官體系和軍中將領並存的關係在這個時候顯得格外刺眼。
軍人大多都是一輩子的軍人,而在五角大樓任職的文官很可能不過是他們政治生涯的一部分,國防部長和文職官員這個時候關心的是美國的政治問題,強調各軍種要保持穩定,不能因為吉奧治事件動搖了軍心,畢竟軍人才是過去十多年反恐戰爭的最大犧牲品。
但顯然從將領到軍官再到士兵,都無心戀戰,還在少數幾個國外戰地執勤的部隊幾乎都在提出申請要求回國,而海外駐地更是接二連三的出現士兵違紀或者鬧事的情況。
正因為是聯邦政府的軍隊,不屬於哪個人或者政黨的私軍,的確能保持相當高的獨立性和不攙和精神,但負面的缺陷就是完全依賴聯邦政府撥款的美軍,一旦聯邦政府陷入混亂和金融崩潰,軍費就受到非常直接的影響。
有可能完全化為烏有的可能,誰都無法想象這支全世界最有戰鬥力的軍隊失去軍費會變成什麼樣子,大量的核武器和進攻性武器會給這個世界帶來難以想象的災難?
所以說文官們幾乎把所有時間都放在跟聯邦政府開會爭論,留下軍種內的將領們自己爭預算比例。
歷史上空軍是二戰結束後才從陸軍航空隊升格為獨立軍種的,那時候主要就是從海軍爭奪預算,因為二戰讓人意識到制空權的重要,鉅艦重炮似乎已經無用,所以二戰以後海軍才會大力發展航空母艦放棄戰列艦,躋身空中,最終成功跟空軍共享軍費大頭,從而把陸軍給擠兌得比較慘淡。
於是這種爭預算的傳統從二戰後美國國防部從戰爭部演化成國家軍政部然後才真正成立開始,就爭得不亦樂乎了,從決定預算比例的參謀長聯席會議,到稽核批准的國會,最後簽字的總統,都是這一出每年鬧劇的參演主角。
而今年很明顯就爭得格外厲害,齊天林僅僅就是懵懂的打了個電話過去,就被陸軍部給抓住,要求他必須以陸軍准將的身份參與相當多的遊說活動,當然能間接透過某些國家委員會捐資,那就更歡迎了。
科巴斯家族這時候是很有錢,外界也大概知道,可齊天林知道自己那點錢真拿給美軍揮霍,簡直就是杯水車薪
當然美軍也不會接受個人捐資,但變通方法很多,把他這個大金主拉攏在陸軍部肯定是某些陸軍部高層達成了共識的。
齊天林本著重在參與看熱鬧的心態,每天開豪車去五角大樓上班,頻繁參加各種會議,要求穿什麼就什麼,軍裝西裝作戰服輪著來,反正還專門去華盛頓的高階商場買了個大茶缸,一開會就端著去!
誰跟他說什麼都是好好好,偶爾被點名要求發言也是模凌兩可啥重點都沒有。
實在是這美軍內部爭鬥起來,嘿嘿,真不比任何一個國家差,驚心動魄之處甚至讓齊天林都覺得嚇人。
海軍是要力保航母重建,空軍對聯合優勢戰機的數量一步不讓,陸軍希望重現大陸軍是國防部根本的絕對優勢,海軍陸戰隊純粹打醬油的跑龍套但也不甘心事事都當炮灰。
再加上現在越來越複雜的特種作戰司令部,聯合作戰司令部,核打擊部隊等各種二級部門實際也是獨立小軍種,更是嗷嗷待脯的搶紅眼。
幾乎每天小准將坐在各種會議室角落,都會大開眼界,覺得之前華國暗地裡分派給自己儘可能阻撓美軍軍費正常預算撥款的任務,是不是太簡單了,啥都不用做,現在這些軍人沒準兒給把槍就能在會議室裡決鬥。
當然,從二戰後連綿不絕的軍種之爭也給美軍留下的寶貴財富就是,有很多爭鬥的準則。
首先就是所有爭論都是閉門的,絕不對軍隊之外的媒體或者機構洩露,曾經海軍部在這方面是犯過大錯誤的,近乎於造反,最後從上到下的高階將領給撤了個遍;
其次所有出發點還是為了保證美國的利益,所有論點都要以這個為依據起點;
最後就是對國會以及白宮,那就是萬眾一心的多要多給,決不讓內訌變成軍隊內部的衝突。
這還是歐美國家在這種涉及到底線的問題上,都能保持規則原則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