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不識人才,但同樣也是對張合的否定,如張合這般身有本事的人本就高傲,如何會是忍受得此?
所以張合才是一拜衛濤為主公,就是向衛濤請命為先鋒之職,為的就是一雪其恥!
“好!儁義且是下去休息,而後讓文遠、子龍引領將軍前往軍營中,我麾下還有八百騎兵,俱是交由儁義。儁義可莫要讓我失望。”
這八百騎兵乃是衛濤進攻冀州以來數次大戰之後勉強存留下來的, 所有騎兵都對衛濤極為忠誠。
雖然衛濤也不信張合能夠立即反叛,但有些必要的防範衛濤卻是不得不為。
“諾!”
張合一心是要證明自己,聽到得領騎兵,那正是合了他的心思,當即大聲應諾。
待到張合下去之後,衛濤衛濤就是思量了起來。
雖然得了張合,但說起來,如今袁軍更強的局面依舊是沒有改變。
合兵之後的袁軍應該是在四萬左右,而自己一方雖然也有二萬多人,但過半皆是降卒,根本不可能依靠他們為戰。
但這一次大戰,那袁譚也是精明,雖然約戰,但卻是將戰場定在平原之上,如此一來能夠施逞奇謀的機會就是少了許多。
衛濤為此之所以會是答應,不是衛濤傻,而是衛濤明白,連連吃虧的袁軍已經知曉周瑜、荀攸、諸葛瑾之能,不可能再是與自己在智謀上相拼,而是要憑著實力堂堂正正地壓制。
而若是衛濤不答應,那麼袁軍一定會選擇強攻河間城,同樣是逼迫自己硬拼。
河間城池經過那一把火之後,已經殘破不堪,防禦大減,而且連續數次戰鬥,衛濤已經發現,自己軍卒已經疲敝不堪,若是再行攻城戰這樣耗費時間的戰鬥,那麼未必能夠堅持得下去。
所以速戰速決就是成了衛濤最重要的選擇。
當然,若是說衛濤一點優勢也沒有那也不盡然,最少衛濤手中的那八百騎兵就是一大強力武器。
正在衛濤思索之間,周瑜等人方是到來,一見衛濤當即一拱手就是直接問道。
“主公可是憂心十日後與袁軍一戰之事?”
“不錯,若是此戰能勝,則除非袁本初立即回軍,不然我便可坐穩這小半冀州之地,而袁本初若是回軍,則其之前所累積的聲望必定全失,所以我料其必定不歸。”
衛濤點點頭,將幾人找來也是為了與自己謀,臉上帶著一絲苦笑說道。
“但同樣,若是此戰一敗,則我軍唯有退出河間,甚至就是連甄家那邊都是有所反覆。在吃了幾次大虧之下,袁軍恐怕不會再是輕易中著謀算,吾不得不為之感到憂心。”
衛濤的顧慮周瑜等人自然知曉,而之所以衛濤會是派諸葛瑾下戰書,與幾人也是有關,如今見到衛濤擔憂,周瑜當即一拱手就是說道。
“主公不必如此,我軍勝勢有三:其一,袁軍之前數敗,我軍數勝,氣勢更於其;其二,袁軍雖然士卒不少,但卻無將,而我不說主公之勇力,麾下典韋、張遼、趙雲等將無一不是萬人之敵;其三,袁軍兩軍不和人人皆知,我軍眾志成城必定可下。”
“公瑾所言我皆知也,然我軍疲憊不堪,糧草也是不豐,若不如此,我豈會準備倉促一戰?而袁軍新得援兵,實力恢復不少,真的一戰,勝負難料啊!”
衛濤如何不通軍事,單單憑著這等於言語還不足以勝過袁軍。
“若無奇謀,難矣!”
周瑜三人皆是一陣沉默不語,實情如此,他們也是無法。
“主公,我有一法可為。”
就在這個時候,一直沉默不言的諸葛瑾突然開口說道。
“前日我前往袁軍以做說客,發現那袁尚眼中隱含兇狠,結合之前那一大戰之中袁譚、袁尚各自巴不得對方損失慘重之景,我有一個猜測,若是主公能夠聯絡袁尚,請其相助共謀袁軍,當有三成可能。”
衛濤聽得心頭一動。
三成的可能已經是不小了,要知道袁尚好歹也是袁家之人,尋常時候斷然沒有相助外人來謀算自家軍隊的道理。
“主公,子瑜所言不差,若此計得成,那麼我等一戰勝算即增,再是配合騎兵優勢,那麼大勝袁軍,當不在話下。”
周瑜和荀攸都是認同諸葛瑾此計,顯然兩人也認為袁尚屬於可以說動之人。
“當以何利益以說之?”
衛濤微微沉默之後當即而問,若是能夠空口無憑地讓袁尚倒戈,那根本不可能。
“主公,以袁尚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