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入宮商議道:“何進之妹乃是屠戶之女,無才無德,若非當初我抬舉她,她又怎會有這般威風?今rì她孩兒繼皇帝位,內外朝臣,皆其心腹,威權太重,我該如何是好?”
張讓奏道:“那何氏為太后,您也是太后,何氏可臨朝,太后亦可臨朝。只要太后垂簾聽政,再封皇子協為王,封國舅董重大官,掌握軍權,重用臣等,大事可圖矣。”
董太后聞計大喜。次rì早朝,董太后降旨,封皇子劉協為陳留王,董重為驃騎將軍,張讓等人共參朝政。
第二十二回 何國舅謀誅宦豎 南光華救駕北邙(4)
何太后見董太后專權,心中自然不滿。便於宮中設宴,請董太后赴席。酒至半酣,何太后起身捧杯施禮道:“我等皆是婦人,參與朝政多有不宜。昔rì呂后因握重權,宗族千口皆被屠戮。今rì我等宜深居內宮不問朝政。朝廷大事任大臣元老自行商議,此國家之幸,百姓之福。願太后三思。”
董太后大怒道:“你這毒婦心狹嫉妒,昔rì鴆死王美人。今rì又依仗子嗣為君和你兄何進之勢擾亂朝綱,還敢在此胡言亂語!我命董驃騎斷你兄首級,易如反掌耳!”
何太后被董太后揭了老底亦怒道:“我以好言相勸,你又何必發怒?莫非心虛不成?”
董太后道:“你個屠沽小輩,又有何見識?敢來勸我!”
兩宮太后你一言我一語互相爭競,朝臣無人敢勸,唯有張讓等上前相勸各歸宮中。
何太后回宮之後怒氣難消,連夜召何進入宮,告之前事。何進出宮後遂召三公共議此事。次rì早朝,何進指使朝臣奏告董太后原系藩妃,不宜久居宮中,應該遷於河間安置,限其當rì離宮。
何進一面遣人送走董太后,一面命禁軍圍驃騎將軍董重府邸,追索印綬。董重自知大勢已去,自刎於後堂。家人舉哀,何進軍士方散。
張讓等十常侍見董太后一枝已廢,遂以金銀珠寶勾結何進弟何苗並其母舞陽君。請二人早晚入何太后處,好言相進,因此十常侍又得何太后寵信。
南燁居於科學城中,一直關注著洛陽動靜,雖說他很難打探到宮中局勢,不過靈帝駕崩這樣的大訊息卻瞞不了他。得知靈帝駕崩、董重身死,南燁越發覺得時間緊迫,一面命王越繼續收攏各地鏢師齊聚科學城,一面命蘇雙、王翼等人囤積糧草輜重。史阿、趙雲、管亥、裴元紹、司馬俱五名鏢頭已然齊聚科學城,rì夜cāo練城中兵馬。
六月,何進暗中遣人鴆殺董太后於河間驛庭,靈柩返回京師,葬於文陵。何進託病不出,拒絕參加葬禮。
袁紹求見何進道:“張讓、段珪等散佈流言,說大將軍鴆殺董太后yù謀大事。若此時不誅閹宦,rì後必釀成大禍。昔rì竇武yù誅內豎,因機謀不密反受其害。今rì大將軍兄弟、部曲、將吏,皆英勇之士。若能盡力而為,事在掌握之中。此天助大將軍,切不可錯失良機。”
何進目光短淺,既無謀略又無決斷,聞言只道:“且容商議。”
此事有人密報張讓,張讓等人立刻賄賂何進之弟何苗,請託何苗求情。何苗入宮見何太后道:“大將軍輔佐新君,不行仁慈,專行殺伐。如今無端又yù殺十常侍,此取亂之道,我等當勸之。”何太后深以為然,
數rì後,何進入宮見何太后,yù誅宦官。何太后道:“中官統領宮中乃是漢家故事。先帝剛剛賓天,兄長便誅殺舊臣,是不重宗廟取禍之道,還是莫行此事。”
何進本是個沒決斷的人,聽了何太后之言,唯唯而出。
袁紹迎上問道:“大事如何?”
何進道:“太后不允,該如何是好?”
袁紹微蹙眉頭道:“可召四方英雄之士,領兵來京,盡誅閹豎。群情激憤之下,不容太后不從。”
何進也覺得有各路兵馬相助更有把握,便道:“此計大妙!”說罷便要發檄文召集各鎮人馬赴京師。
主薄陳琳文采出眾,專管軍中文書,見何進yù發檄文忙道:“不可!俗話講: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燕雀尚不可欺詐而得,何況國家大事?
大將軍依仗皇威,執掌兵權,龍驤虎步,高下立判。若yù誅宦官,如同鼓洪爐燎毛髮,易如反掌。但此事當速發雷霆,當機立斷,則天人順從。若外檄大臣,進犯京師,英雄聚會,各懷一心,則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亂矣。”
何進笑道:“此懦夫之見!”
旁邊一人鼓掌大笑道:“此事易如反掌,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