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廉租屋的限額,但又買不起私人樓宇的中下收入者。同時鼓動公屋租戶 家境轉佳者申請購買。政府建的居屋以成本價出售,是私人樓宇售價的2/3左右。 地產商土地來源 一、參予官地競投;二、買舊樓夷平清出地盤;三、購入“換地證書”換地:四、 參與填海造地,最典型的是置地公司。 炒樓花 炒樓花是在買樓花基礎上衍生成的,最初買樓花者是置業自用,後來發展為投機 行為。炒樓花者,是看好摟價會上漲才買,只需預付樓價的小部分,往往可以獲大利。 如樓價是100萬港元,炒樓花者只須預付20%的樓價(即20萬港元)就可購得樓花。 假設樓價在樓宇完工前上漲了30%,即30萬港元。炒樓花者在出賣時可得50萬港元, 獲利率達150%。炒樓花加劇了房地產市場的投機性,香港出現職業炒手和集團炒家。 樓花走俏,常常出現輪侯排隊甚至大出打手的現象。 香港寫字樓商鋪租金水平 據利比測量師事務所提供的資料,1990年世界主要城市的寫字樓每月每平方米租 金排名是:1、東京219美元;2、倫敦117美元;3、蘇黎世88美元;4、香港83美元; 5、巴黎81美元;6、新加坡76美元;7、日內瓦68美元;8、馬德里66美元;9、法蘭 克福59美元:10、米蘭57美元。 商鋪每月每平方米租金:香港619美元:東京415美元:倫敦411美元;紐約380美 元;新加坡376美元;巴黎347美元;蘇黎世337美元;悉尼332美元;日內瓦306美元; 墨爾本266美元。 香港地產三劍客——郭得勝、馮景禧、李兆基。 在未涉足地產前,這三位“廣仔”,只是香港默默無聞的小 商人。三人義結金蘭,合股投資,其勢沖天,後又分道揚鑣,各 執己業,成為香港商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三劍客,成為香港商界的一段佳話。 不甘沉寂 老一輩香港人或許記得,40多年前,上環有一家鴻昌合記雜貨店,店 主就是六八十年代叱吒香港地產的新鴻基老闆郭得勝。
… 頁面 118…
郭得勝是廣東中山縣入,1911年生,念過幾年私塾後,便隨父走南闖 北做洋貨生意。抗戰時期,一家人逃到澳門,開一家信發百貨商行慘淡經 營。 日本投降,來澳門避難的外地人紛紛返回原地。郭得勝來返回廣東, 而是舉家遷往滿目瘡庚的香港。他在澳門時認識了不少香港人,諳知香港 的過去,他覺得唯有去香港才能實現他成為鉅富的夢想。 郭得勝既“好高鶩遠”,又腳踏實地。他在上環覓得一間鋪位,開設鴻 興合記 (後改為鴻昌合記)雜貨店。香港雜貨店多如牛毛,許多人開了一 輩子,也只是個“士多波士”(小店業主)。郭得勝每日早早開店,侍客殷 勤。不過僅憑這,還顯不出他發跡的端倪——哪家士多波士不是克勤克儉? 老街坊對郭氏的印象是,他個子高高的,鼻子大大的——這也算不得什麼 富貴相。 1952年,雜貨店升格為鴻昌進出口有限公司,這就令街坊不敢小覷。 郭得勝專營批發洋貨,業務開拓到東南亞。 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初,香港成衣業迅猛發展,拉鍊走俏,被人們奉 為時髦。郭得勝怦然心動,絞盡腦汁跟日本商人搭上聯絡,終於取得日本 名牌Y。K。K拉鍊的獨家代理權。郭氏竭盡全力捧牢這個聚寶盆,Y。K。K拉鍊 不僅獨霸香港市場,還行銷東南亞,一年的營業額達1000萬港元以上,盈 利也有近100萬港元。 郭得勝捧牢了這隻聚寶盆,馬上又騰出一隻手去抓搖錢樹——新興工 業產品尼龍。他馬不停蹄穿梭於日本臺灣之間,獲得幾家不同類別尼龍產 品的代理權。這一項,年營業額又有1000萬港元。 郭得勝年近半百,在通常人意識中,他快到頤享天年的時候。但郭氏 連一絲這樣的念頭都沒有,他想的只是進取。否則,郭得勝,至少不會是 地產巨擘的郭得勝。 馮景禧在三劍客中年齡居中,1922年生於廣州的小商人家庭。馮景禧 因與後母不和,未讀完中學,16歲便隻身闖蕩香港,在九龍土瓜灣卑利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