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隊伍大大精簡。而新一輪的百萬裁軍計劃又要開始,軍隊整體開始在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邁開了堅實的第一步。

這一次上級主管部門下了大力氣,不惜血本,透過第三方渠道,為他們採購了成套的標準美式特戰裝備,當他們六支隊伍到達各自到達訓練基地以後,新的裝備已經在此靜候多時了。

除了頭盔、軍靴、成套的迷彩服、訓練服以外,主要裝備裡還有大型的的野戰背囊、戰術背心和與其配套的作戰包,背心上可攜帶彈藥袋、單兵電臺、腰帶上有彈藥袋和懸掛裝備,還有化妝油彩、防毒面、睡袋、水壺、偽裝網甚至還有部分日用品。而最讓他們眼花繚亂的是各式武器,可帶消聲器的自衛手槍,突擊步槍、狙擊槍、傘兵刀、班用輕機槍、單兵火箭筒等等,全套裝備總重量不下五十公斤,即便進行了必要的精簡,重量也不少於三十公斤。

看著嶄新的裝備許多人都很興奮,但每天清晨五點半要揹著它跑二十公里,就沒那麼輕鬆了。

新的訓練就以這種熱身活動開始了一天的訓練。

除了原有的早、午、晚三餐後一個小時的文化、專業知識學習,其他的時間他們幾乎都在訓練場度過的,基地裡原有的一座五層大樓是這裡的主訓區,攀爬、速降、攻防演練,突襲、反恐等等,駕駛、近身格鬥、佈雷、排爆,潛伏,野外生存、泅渡,狙擊訓練等各個訓練區域每天熱鬧非凡,原來的體能訓練在這裡成了成了基訓,不僅如此,有時被折騰一天的學員們正在睡夢中就被刺耳的警報、槍聲或催淚瓦斯弄醒,緊接著就是二十公里極限越野,兩個月下來,原先六百多人的集訓隊,能留在第一梯隊訓練的還剩下不到三百人。東北方面的訓練基地情況也差不多,兩個訓練基地裡那些無法達到訓練要求的,回到了狼窩基地,在那裡他們會繼續訓練,而留下來的,則面臨隨時被淘汰的可能。

此時,與其說是訓練,不如說是一次次的對人體極限的挑戰。

固靶位定射擊、快速移動射擊對這些人已是家常便飯,命中率幾乎百分之百。但要想在接近六十公里時速、站在顛簸的軍用卡車上完成射擊就不那麼輕鬆了。

一輛軍用卡車從遠處快速駛來,車廂四角各站立一名學員,兩側車門外也各有一名學員,他們要在兩公里的混合路面上,完成上、中、下三個方位的標靶射擊。既有固定靶、移動靶,還有漂浮著的氣球,當臨近終點,他們還要從行駛的汽車上跳下來,再快速穿行一千米全景模仿街道的靶場,即有行駛在路上的汽車,也有商場和住宅,你要隨時注意不時從視窗、門裡、車廂內顯現出的人體模型,這裡面既有百姓也有歹徒。六個人的戰鬥小組要在快速移動中完成目標射擊,從行駛的車上轉到陸地,不僅要快速調整好身體的適應性,更要從之前的連續射擊轉變到選擇性射擊,考驗的就是反應思維與動作慣性的快速轉換,許多人往往想的到但做不到,本能反應往往讓他們鬍子眉毛一把抓,許多平民被誤傷。

兩公里的道路對於行駛的汽車來講只是幾分鐘的的事,但這兩公里路面的設計的裡既有相對平坦些的砂石路,也有鬆軟難行的翻漿路面,既有丘陵路面也有涉水路面,要想在這種車身不穩、速度不一、忽上忽下的路面上完成對目標的射擊,完全靠身體的應激反應,在瞬間擊中目標。亦非與翟明義各自站在兩側車門下的踏板上,亦非的快速射擊無人能及,無間隙換彈也是一絕,這就為他贏得了不少時間,因此每輪下來他的命中布標最多,但轉到模擬街景靶區的時候,第一個誤傷目標的也是他。薛明遠遠看著,氣惱地搖搖頭。這種訓練進行了將近一個月了,從最初的子彈亂飛到如今的百分之七八十的命中率,應該算不錯了,但薛明不滿意,他心裡很著急,從三月底到現在,已經三個多月了,如果不加快進度,就會影響下一階段的訓練安排。即便心裡著急,但他卻很少指責隊員,只是適當的給點建議,他知道,責怪不起作用,反而會加大學員的思想壓力,只有不斷練習,在訓練中讓他們自己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射擊方式,才能在今後的實戰中做到得心應手,這隻有靠數不盡的彈藥喂出來。

一圈下來,這些隊員被折騰的五臟六腑都快吐了出來,但沒有時間喘息,劇烈的心跳剛剛有些平穩,他們又登上了軍車。

此時,梁青這一組隊員也在經受著另一種折磨。

第十一章 巾幗鬚眉(2)

一隻橡皮筏沿著山間湍急的河谷順流直下,六個人在努力控制著皮筏的走向。熱帶雨林裡河道縱橫,這裡最不缺的就是水資源。

在這段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