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冠同業,陳廷驊被 譽為香港的棉紗大紡織業是勞務密集型產業,它的興衰,與勞務成本有直 接關係。60年代,夕陽產業的陰影在歐美紡織業盤旋;70年代,陰影籠罩 日本同業上空;80年代,香港紡織業一片恐慌,相當多的紡織廠遷粵或停 產。 陳廷驊卻固守陣地,他認為遷廠投資太大,關鍵是要產銷對路。他發 現越來越多的人以穿牛仔衫褲為時髦,他馬上推出織牛仔布的空氣紡紗。 由於可“就地取材”,香港及內地成為世界最大的牛仔成衣生產基地, 80年代末,南豐月產棉紗5萬包,佔港產棉紗市場的60%。其霸主地位, 無人可撼。 周文軒、安子介的觸鬚,幾乎伸及紡織業的各個領域。 華南染廠最初只是染紗。周氏安氏深諳這個道理,產品愈接近消費, 其附加值愈高。比如,賣谷不如賣米,賣面不如賣糕點。華南染廠積蓄了 一定的資金,再透過貸款從英國引進印花機,從織布廠購入白坯布印成花 布出售。 周文軒說:“色彩及圖案是至關重要的,白坯布及印染成本都是一樣 的,而花色圖案的不同,造成的差價會懸殊很大。” 肥水不流外人田。他們又先後設立永南市廠、中南紗廠、永勝恤衫廠, 實現紡紗、織布、印染、製衣一條龍生產系列。另外,他們還創辦紡織品 貿易公司,從購入棉花到把成品推向市場,實行一攬子服務。各部門相對 獨立,分工協作,業務範圍又不僅限於南聯集團內部。 殊途同歸。南聯的綜合經營與南豐的專一經營,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南聯在老手強手如林的紡織業嶄露頭角,成為同業的黑馬。 安子介是個出色的社會活動家。 60年代,香港的紡織品只有少量的打入歐美市場,通曉多國語言、熱 心社會活動的安子介被同業推舉為香港紡織團團長,安子介不辱使命,率 團行走了17個歐美國家,為香港紡織品進入歐美市場作出重要貢獻。 此後,安於介被同業推舉為香港棉紡織會主席。 1975年,他被港府任命力貿易發展局主席。在任期間,歐美等國以反 傾銷為由,限制香港棉紡織品輸入,安子介另闢蹊徑,大力倡導纖維產品 的生產。 南聯集團的唐翔千也是一個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先後任香港棉紡織會 主席、香港總會主席。 毫無疑問,南聯有安氏唐氏建立的全球貿易網路,產品不愁銷路。南
… 頁面 194…
聯還是香港紡織品外銷的最大代理商,財源廣進,資產膨脹50餘倍。原來 默默無聞的華南染廠,成為名赫同業的大型集團。 香港的證券市場發展到60年代未才成熟,股民投資活躍,成為融資的 重要渠道。這些紡織業鉅子,不失時機將公司上市,以小博大,借他人的 錢擴張發展。 1969年,安子介、周文軒等合夥人,將華南染廠、永南布廠、中甫紗 廠合組為南聯實業有限公司,同年11月公開招股上市。 1969年,陳廷驊組成南豐紡織聯合有限公司,次年4月掛牌上市。南豐 股面值2港元,掛牌升水4港元,市值每股6港元,共集資2850萬港元。 南聯、南豐改為上市公司後,獲得驚人發展。 然而,眾多的同業瞻前顧後,縮手縮腳,擔心上市後,家族產業會公 眾化,股東會過多幹涉公司經營,家族不易控制住公司。同時,股市變幻 莫測,擔心股海翻船。另外,公司上市,財務須透明,這也是極少持“富 不露財”傳統心理的業主所不希望的。 誠然,來港的老一輩資本家都不是等閒之輩,但他們往往過於求穩。 成為窒息他們發展的致命弱點。 四面出擊 在香港的億萬富豪中,有不少是在紡織成衣業掘得第一桶金,然後投 資其他產業 (主要是物業),而令財富成幾何級數增長,成為鉅富。如中國 印染的查濟民,擁有多處工業大廈和酒店;林百欣家族靠麗新制衣起家, 遂進軍地產、傳播(亞視);針織大王羅定邦,在地產界十分活躍:鱷魚恤 業主陳俊,將地產業拓展到舊金山,全資擁有36間分店;香港紗廠和利登 製衣的王統元,擁有多幢工業大廈及花園洋房。 南豐、南聯的老闆成為鉅富,自然也是走這條路。 陳廷驊從70年代起把投資方向放在地產和般運、他涉足船運時機不佳, 不久,遇到世界性航運大衰退,陳廷驊損失慘重。但是,他的這筆損失, 地產收益遠遠將其彌補過來。該家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