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部分

逾萬平方英尺。在短短的6天內,就搬遷安裝好機器裝置,待美方代表乘坐 的泛美航空公司的班機降落在啟德機場,裝置才剛剛除錯完畢。 美國人辦事雷厲風行,他不待進酒店休息更衣,就要接待他的李嘉誠 帶他去長江公司。一路上,李嘉誠忐忑不安。當進入工業大廈大門,聞到 熟悉的氣味和聽到親切的機器運轉聲,心中才略略放心。 生產井然有序,美方代表對香港有這麼現代化的塑膠花廠而驚歎不已。 雙方結成了產銷夥伴關係。單這一家公司,每年就有百萬美元的訂單。 李嘉誠事業有成,更與表妹莊月明結成美滿姻緣。 李嘉誠的母親,是莊靜庵的胞姐,李嘉誠與莊月明屬近親結婚。不過 當時人們並無這種概念,認為親上結親是天下之美事。莊月明為李嘉誠生 下兩個英俊且聰明的兒子,算是對他們美好姻緣的最好詮釋。 賢慧而有教養的莊月明女士,悉心鼎助丈夫的事業,李嘉誠成為世界 著名的塑膠花大王。七八年的時間內,塑膠花為李嘉誠贏得數千萬港元的 財富。 李嘉誠並未一味躺在塑膠花皇冠之上。 一天,他去一位英國朋友家做客,發現他家的塑膠窗簾換成大鵝絨窗 簾,塑膠桌布換成花紋布。這給李嘉誠一個啟示,人們的欣賞消費趣味永 遠在變動之中,即使是最好的東西,也會過時——何況塑膠製品本身有不 少缺點。 當時正是塑膠花走俏市場、時髦之極的時候,李嘉誠由塑膠窗簾、塑 膠桌布聯想到塑膠花未來的命運——這種沒有生命的人造花將不會長久得 寵。 塑膠花行情仍看好,李嘉誠自然不會輕易放棄。他正是在塑膠花最熱 銷的時候,考慮下一步棋。 棋子壓向何方?李嘉誠是否舉棋不定?有過什麼反覆?這其中又有許 多令人歎服的故事。 (詳情請參閱廣州出版社出版、陳美華著《香港超人——李嘉誠傳》。)

… 頁面 181…

第二十六章水上艇戶 霍英東靠水吃水 水上艇戶,被香港人視為下下者。大海吞噬了霍英東親人的性命,一 家一貧如洗。霍英東不甘受命運的擺佈,幾度登岸尋求發展。他到機場做 苦力,賺的錢不夠充飢;他學開汽車,險些喪命;他進糖廠做化驗生,不 日便被辭退。他終於看到曙光時,再度下海,幾經挫折,終於一舉崛起。 香港的工業化 (二) 香港加工業能獲得巨大成功,有下列因素: 在40年代後期,香港已初步建立以紡織業為中心的工業基礎;香港開 埠已逾百年,積累了大量的資金;香港航運發達,便於原材料與成品的進 出;香港與國際市場有著廣泛的聯絡,資訊靈通,購銷能基本確保;香港 有大量的廉價勞力,內地大批湧來的移民為加工業提供了充裕的勞力資源; 政府制定產業政策,實行政策傾斜,對具體經營積極不干預;業主在資金 進出、經營管理上有極大的自主權。 香港的加工業有如下特點: 兩頭在外,大進大出,原材料市場及產品市場均在海外;基本是勞務 密集型加工業,到80年代,香港勞務成本高昂,這類工廠基本遷到珠江三 角洲;香港的加工業多是山寨式的小型企業,裝置工藝先進,轉軌換型靈 活,能很好地適應國際市場商品季節、款式、消費潮流的變化。 香港加工業的成就: 從60年代起,香港產品陸續摘取出口量世界第一:成衣、蠟燭、塑膠 花、玩具、手錶、電風扇、電筒、假髮、電子錶、捲髮器等,另外,電子 等數項產品出口量列世界前茅;香港原是單一的轉口貿易,到1960年,本 地產品已佔出口,總量的72%,為香港創造了鉅額財富;人均本地生產總 值 (含其他產業):1966年為3779港元,1979年為21816港元;據另一項資 料顯示:1985年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為6134美元,1992年過16381美元,在亞 洲僅次於日本。 縱覽霍英東的一生,大概以30歲為轉折點。 30歲前是“禍不單行,福無雙至”,30歲後是“禍不單行昨夜行,福無 雙至今朝至”。 香港傳媒,最早把霍英東與英雄豪傑相論,是一篇《霍英東水陸英雄》 的文章(載於1962年12月7日),文章說霍英東“這個人,處在20世紀的今 日,竟能夠一朝發達,如今,竟是香港一位最有名的實業家,應算異數”。 大富豪大部出身貧寒,白手起家,為什麼霍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