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看不到崇禎的不悅,依舊再三的建言。
這也是讓崇禎一掃初見孫傳庭的欣喜,對他的好感也是如同跳崖一般不斷的向著深淵滑落。而且孫傳庭不顧恩師洪承疇不斷的眼色和打岔,一心要自己收回對陝西征稅的決意,更是讓崇禎深惡痛絕,一個連老師都不尊敬之人,對大明能有多少忠心?
因此,一場答辯也是進行到了一半,就被拂袖離去的崇禎給早早結束了。但是孫傳庭依舊不死心,數日下來,痛陳利害的奏章也是達到了十數封,總算是徹底激起了崇禎皇帝的怒火,將之奪官解職,這隻蒼蠅這才消停了。
時間一晃便是近一個月過去,崇禎總算沒有聽到從山西傳來的不好訊息。而且前去山西傳旨的太監也是再次迴轉京師,對崇禎彙報,寧武候十分歡喜的接了聖旨,各種規矩也是絲毫不少。而且經過山西鎮錦衣衛的暗查,易飛也並沒有大規模軍糧調動,和集結軍隊的跡象。
山西傳回的訊息也是讓心中難安的崇禎皇帝鬆了口氣,只要鎮西軍能夠安穩的呆在原地,他就再無什麼苛求了。已經吃透了兩線作戰的苦楚,崇禎更加不希望出現一個三線作戰的可能,若是真的如此,還不如提前自殺算了。只要安撫住了易飛,那給予他一個候爵也是沒有虧本。
在局面基本上穩定下來之後,秦軍再留於京城之外就有些多餘了,但是正值新春佳節到來之時,崇禎也是不敢就此讓秦軍再次回師。忍痛從內庫中搬出數萬兩銀子,再加上數千石糧草,外加十數頭豬牛給予在城外紮營的秦軍,犒勞這些遠道而來的秦軍,也是讓過一個舒心一些的大年。
但是出乎崇禎意料的是,這些秦軍卻是對人均只有二兩不到的銀子竟然是歡聲如雷。也許是在天子腳下吧,各個總兵十分明智的並沒有剋扣錢糧的打算,因此雖然銀子並不多,但是卻是幾乎都分於營中將士手中。將這些很多人半年都沒領到軍餉的秦軍興奮的不斷的歡呼。
“連軍困苦,一至如斯!”聽著下面錦衣衛將事情經過述說一遍,崇禎也是心中十分的黯然,同時對於孫承宗提議之言,也是嗤之以鼻,若是各地都是不再收取賦稅,那置為國而戰的將士們於何地,讓他們困苦勞頓,三餐不保?
崇禎十二年京城的新春,也是比之往年都要熱鬧了許多。
第一次揚眉吐氣的明國百姓,這一年過的比往年都要舒心的多,雖然物資一樣匱乏,但是過年過的就是一個心情。在幾乎狂熱的興奮中,這個新年也是更加顯得風風火火。
但是亢奮比較不能持久,時間流逝,正月也是一晃而過,普通百姓還是一貧如洗,街頭依舊不斷的有人凍餓而死。漸漸的,人們的話題也是慢慢從大捷的興奮中離散,開始忙碌的為自己的一日三餐不斷的奔波著。
二月二,龍抬頭。
這一日,已經比歷史上延後一年的四正六隅計劃隨著楊嗣昌的離京也是正式開始。但是不同於歷史上的是,這一次大明的準備更加的充足,兵員也是經過崇禎十一年的不斷的擴編而更加的龐大。
經過數輪改革,本來國策是所謂的“因糧”,也就是富戶多納,卻被改成了“均輸”,把這沉重的加賦全壓在了貧民身上。天下擾攘,既是因為賦稅太過苛刻,也有天災連年的原因。雖然讓天下的流寇數量進一步的變多了,但是畢竟也是積累到了近十七萬大軍,銀錢三百一十六萬兩的巨大數目!
離京當日,崇禎皇帝也是親自為楊嗣昌壯行,更是滿懷楊嗣昌此去便徹底解決流寇肆虐天下的希望。雖然崇禎皇帝已經和楊嗣昌出現了裂痕,但是卻是並無多少人知曉。而且,崇禎皇帝對於楊嗣昌的要求,也是如同一往一般的有求必應,讓大明官員都還是覺得,楊嗣昌還是聖眷正隆,這也是崇禎的聰明之處。只有將楊嗣昌捧的高了,楊嗣昌才能更加有效的駕馭這十數路總兵,更好的實現楊嗣昌的,也是他的願望。
在楊嗣昌誓師出征的當日,秦軍也是早於其十數日前,便已經踏上了返鄉的道路。
四正六隅,十面埋伏的剿匪策略也是終於拉開了序幕,這個涉及大半個大明,十餘省十數路總兵幾乎全部是包括在內,一場聲勢浩大的剿匪大局正在緩緩拉開大幕。
第352章聯合出塞
距離上次與易飛的密談已經數個月過去了,董衛國第一次帶著護衛大模大樣的出現在遼闊的草原之上,感受著河套大草原的遼闊無邊。
對於易飛的判斷,董衛國也是從形勢上得出了證實。在四正六隅計劃實行的關鍵時期,再以鎮西軍的戰力之強,朝廷果然是不敢撕破臉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