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夠強壯無法成為戰馬,但是隻是耕地卻是足夠了,而且挽馬吃苦耐勞,而且閒季也是可以用來拉車補貼家用,對於急於擺脫赤貧身份的流民來說,絕對是一個最佳的助力。
而有著一萬五千騎兵的駐紮,這些百姓的安全也不再是問題,日出而作,日落而棲再不是空想。許多勤快的流民也是不等時節到來,就開始翻耕著田地,伺候著他們來之不易的寶貝田地,既是他們的寶貝,也是他們下半輩子的希望。
七月末,天氣開始稍稍轉涼,從山西趕來的打井師傅也是開始指導著流民們進行打製灌井的工程。這也是流民們最為喜歡的工程,這不僅僅是長年乾旱,河流斷流無法澆灌,必須打製灌井澆灌田地的原因。更是因為若是參與打製灌井,只要好好幹活,就會每天吃到管飽的乾飯,而能夠做這種事情的,自然是家中最為身體力強的青壯,同樣,他們也是家中的耗糧大戶!雖然原則上,他們還是可以向官府米鋪借貸不超過第一次借貸米糧的五成,但是過慣了窮日子的百姓也是寧願拿著無需利益的首次借貸,咬著牙堅持到收穫,也不願意再多欠下哪怕多一絲的米糧。
數十萬人他們開墾的田地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而這些田地需要的灌井也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因此,就算青壯們十分配合,完全稱的上任勞任怨,但是也是經過近二個月的努力,這才讓灌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