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軍陸戰隊從來就是勇猛和無畏、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的代名詞,其中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更是成為全球軍人最為矚目的亮點。
海軍陸戰隊是一支諸兵種合成的能實施快速登陸和擔負海岸、海島防禦或支援任務的兩棲作戰部隊。海軍陸戰隊作戰地域複雜,作戰行動殘酷激烈,往往需要渡海作戰、背水攻堅、孤軍深入、協同打擊,它是應付區域性戰爭和軍事衝突的拳頭,又是聯合進攻行動的“尖刀”,在現代戰爭中舉足輕重。
1980年5月5日,中國海軍陸戰隊在五指山腳下的龍洲河畔正式宣告誕生了。它意味著中國從此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兩棲登陸作戰部隊。此次組建的海軍第一陸戰旅,被編入南海艦隊,有著艦艇部隊和航空兵部隊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特點。艦艇和飛機能去的地方他們必須去,海上編隊和航空兵無法去的地方,他們也能夠去,是一支兼三軍之所長、避三軍之所短,進可攻,退可守的精銳之師!
中國海軍陸戰隊雖然還很年輕,卻是一支被世界上二十多個國家的軍事家歎為觀止的部隊,更被中國人讚譽為“海上蛟龍、陸上猛虎”的部隊。但是,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海軍陸戰隊隊員,還必須經過各種形式的嚴格的訓練。而新兵集訓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訓練方式,是任何一名陸戰隊員必過的難關。新兵連苦,海軍陸戰旅的新兵在軍訓時更是苦上加苦。從一個普通百姓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人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從一名普通百姓到一名合格的海軍陸戰隊員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從民到兵是一個脫胎換骨的全新過程,從兵到陸戰隊員更是必須經過一番脫胎換骨般的煎熬與磨鍊!
“立正!”,“稍息!”“向右看齊——向前看——向左轉——向右轉——向後轉——齊步走——一、二、一——跑步!”
潮溼的海風,掠過混濁的海面,襲向海岸邊上那一望無際的甘蔗林。海潮洶湧,蔗林低吟。在粵西的北部灣畔,幾百多名身著藍色海軍作訓服的新兵,正在熱火朝天,喊聲震天響地進行嚴格的新兵軍訓。
當過兵的人都會對新兵連記憶猶新,那是因為,在這兒是任何一個革命軍人發生巨大變化的必經過程,更是從民到兵的必經之路。愛好文學的人,80年代也許讀過當時很出名的中篇小說《新兵連》,作者就是不久前因創作了小說和電影劇本《手機》的著名作家劉震雲。我當兵前就讀過這篇《新兵連》的小說,當時很是激動;當兵後重讀,又有一番獨特滋味湧上心頭。雖然那裡是描寫60年代的新兵生活,但那種近乎瘋狂的軍訓,那內心深處的難以言狀的孤獨和憂鬱,還是很能呈現我們所有新兵的生活狀態的。幾乎沒有一個士兵不對自己的新兵生活記憶猶新,因為那也許是軍旅生涯最苦的一段不同尋常的歲月。
我們海軍陸戰隊大型特種訓練場位於北部灣畔。1983年,美國海軍陸戰隊最高指揮官凱利上將參觀這一訓練場地後,曾經慨嘆:“這是迄今為止,我所見到的世界上最大最好的訓練場!”
為了提高新兵軍訓質量,我們一進軍營就被送到特殊的練兵場進行新兵集訓。除了必需的佇列和戰術外,最多最苦的就是體能訓練。體能包括伏臥撐、仰臥起坐、單雙槓、5000米長跑、10000萬米長跑、600米障礙,1000米武裝泅渡,20米低樁鐵絲網,30米天橋,30米爬杆或軟梯,還有單槓、雙槓、木馬、伏臥撐等,每達標一項,都得咬牙切齒地流幾身苦汗,經過幾個月時間的磨鍊後才能成功。
就說單雙槓,一般的部隊只要求新兵能達到標準的三練習就可以了,但我們至少要達到6練習以上,有的要達到8練習,那種訓練,就是體操王子李寧也許都會望而生畏。就拿單槓的一練習來說,一般的連隊只要求能做到引體向上8次,但我們新兵必須得完成20次以上!
美國巴頓將軍曾說:“一品託的汗可以節省一加侖的血”。為了達到快速反應部隊高標準的戰鬥力,從新兵集訓一開始,我們在班長的帶領下,幾乎不分白天黑夜苦練基本功。當時幾個新兵連隊的訓練日程表是:每天早晨10000米武裝越野;上午開課前,伸展雙臂握磚繞營區跑兩圈;中午練拳術半小時;下午開課前做伏臥撐150次,負重下蹲100下,蛙跳300米;晚上睡前,頭、肘、膝、掌、拳、腿各擊沙袋、牆壁100次,仰臥起坐200次,伏臥撐200個。
新兵在完成體能和基礎科目訓練後,就開始特種專業訓練,即按照特種作戰的要求,突出在特殊條件下對特殊裝置、特種技術和特種戰術的訓練。
在新兵營裡,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