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新聞,很多是獨家的,是為社會各界所關注的重、特大新聞事件,極受各地老百姓矚目。即使如此,“焦點訪談”在行使輿論監督過程中,還是面臨著種種困難,促使他們不得不增加裝置,增加臥底暗訪。2003年底,該欄目製片人梁建增在接受《南方週末》採訪時說:“現在有關單位的應付能力也在增長,常常是記者到了當地,當地已經得到訊息,封鎖事件現場,追查舉報人,威脅證人,這樣記者工作的難度也在增加。所以我們現在也在採訪中運用一些科技手段,採購一些新的裝置,增加暗訪和臥底查訪,為的是把事實調查得更加清楚。”
臥底暗訪,在國內紙媒體中,特別是在南方早就有好多記者採用。如深圳的“女俠”塗俏、重慶的羅俠,《新快報》的於任飛等,都是目前國內較有名的臥底記者。只不過,我到了《南方都市報》後,成為了當時最多采用此法的記者之一,這也許與我曾是海軍陸戰隊員,與自己平時喜歡冒險有關吧。
眾所周知,隱性採訪是帶有風險性的,有時是極大的風險。因為隱性採訪大多是用於揭露和批評性報道,其物件有的是大權在握的官員,有的是財大氣粗的富豪,有的是劣跡斑斑的犯罪嫌疑人,有的是殺人如麻、作惡多端的黑社會團伙。為了獲得真實情況,為了使違法行為更快地得到法律的懲罰,為了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記者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喬裝打扮,深入虎穴,隨時有被發現的可能。所以,為了使暗訪更好地完成,在行動前的策劃顯得尤其重要。俗話說,不打無準備這仗。在獲得訊息源、分析出其中的新聞含金量後,暗訪記者對採訪過程必須進行統籌安排和周密部署,面對著無法估計的情況,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危險,最好能在採訪前制定出採訪計劃,擬定採訪物件、採訪範圍、採訪重點難點及應變措施等,做到合理安排,科學計劃,有備無患。央視《每週質量報告》的一位製片人曾說過:我們採訪成功率比較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每一次採訪前,都要進行方方面面的調查和策劃,把所能想到的情況都提前設計好。
第四章 臥底揭開華才職校騙局第27節 36名學員報社投訴(2)
暗訪畢竟不同與平時的顯性採訪,此種採訪都是在報社的安排和組織下進行的。一般來說,在採訪前,暗訪記者都會由組織審定選題、組織審定採訪方案、遇到危急情況及時向組織報告、事後及時彙報採訪情況等,這樣才可以及時糾正各種偏差,及時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更能大大地使暗訪記者避免採訪風險,保護其人身和生命安全。我在都市報期間,和同事以臥底暗訪方式所揭開的黑幕主要有:1997年9月廣州華才職校騙人事件、1998年3月廣州芳村花地明珠大酒店地下大賭場事件、1998年4月1日廣州王聖堂特大黑惡團伙利用色情搶劫事件等,特別是其中的暗訪王聖堂事件,如果不是事先報社有關領導進行過多次的周密計劃和安排,後果將不堪設想。儘管如此,我還是在此事件中遭受到手持刀槍的黑社會團伙的劫持,曾兩次差點成為刀下鬼
其實說起來,我在南方都市報做政法記者時的臥底歷險生涯,最先是從揭露廣州華才職校利用虛假廣告騙人錢財之事開始的。透過對此達一週的深入採訪,我才算真正開始了我的臥底暗訪生涯。
1997年8月31日上午11時30分左右,一輛滿載煤氣罐的貨車行至廣州海珠區某電池廠職工宿舍大門附近時,突然著火併發生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受傷。聞訊後,我當即和兩位同事奔赴現場,對此進行深入採訪。在一片狼藉的爆炸現場,嗆人的濃煙尚未消失,肇事貨車癱在路中間,成了一堆廢鐵,而肇事貨車司機事發後已逃跑。路上散落的煤氣罐有的已經被炸成一塊捲起的鋼片,附近住戶一樓的鐵門、鐵窗被炸得變了形,地面上到處是燒焦的電線、粉碎的玻璃。我們到現場後不久,最後一輛消防車剛離開,隨後又來了幾輛警車,幾名交警馬上投入事故原因的調查之中。
當我們拖著疲倦的步子回到報社時,夜幕已經降臨了。到了晚飯時間,由於要趕稿子,我像往常一樣,用兩包泡麵對付了事。忙完回到我的出租屋時,已是午夜時分了。
儘管頭一天我忙碌到深夜才回家,但第二天一大早就從床上爬了起來。像往常一樣,我匆匆地在路邊吃點早點,就騎上腳踏車往報社趕。那個時候的我精力充沛,渾身是勁,對新聞事業是如此的熱愛,哪怕每天都忙碌到午夜,我都是樂此不疲,再累我也很開心。除了睡覺,我每天一大早就往報社跑,聯絡工作,尋覓新聞線索,騎著我的那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