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部分

當孩子有事情做得不好,告訴孩子,他做得不好,同時告訴他,父母相信只要他要,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父母很愛他。以下是一個範例:

“孩子,你的英文考得不很好哦!”

“媽媽相信只要你用功,你下次一定可以考好。媽媽愛你。”

“來,我們想想,下次怎麼準備,我們可以把英文考好。我們想三個更好的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什麼?”;“非常好,第二個方法呢?”;“再想第三個方法,只要去想就一定可以想到好方法。”

孩子:男 10歲

問題:孩子自己知道應該定時完成作業,應該常常溫習功課,但是電視的誘惑太大,花了很長的時間看電視,他自己又對自己這樣很不滿意。請問怎樣培養孩子的自覺性?

家長往往在孩子年紀很小的時候就灌輸了很多的理論,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而孩子的能力卻不是從理論上建立的。所以,知道並不表示做得到。能力是透過:方法→練習→經驗→能力。

孩子“決定”去學習與否,取決於他感性或者說潛意識中的信念,價值觀。這些信念,價值觀是:好玩,刺激,緊張,神秘,變化快,可以得到肯定,有被愛的感覺等等。所以,家長要從這些方面著手。以下是一些方法提供您參考:

l 跟孩子一起訂立一個簡單的時間表,裡面包括溫習功課的時間和看電視的時間。開始的一兩個月中,家長陪孩子一起做。溫習功課的時候,全家人都不看電視,以表支援。陪孩子一起讀書。家長可以看自己的書,或者寫自己的東西。

l 把要溫習的功課設計成遊戲。例如,用思維導圖(注一)把要記憶的內容畫成彩色的圖畫。用遊戲的方式來理解數學公式。由孩子扮演老師向家長講解語文課程。家長和孩子進行各種不同的比賽等等。

l 在溫習功課和遊戲的過程中,只給予肯定和稱讚。不加任何批評和指責。整個過程都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進行。每20-30分鐘就有一個小休時間,讓孩子站起來走走,喝個飲料。五分鐘後又再繼續。因為聰明的孩子大部分是好動的。孩子在動態和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吸收能力會大大的提高。

l 每隔一個小時要讓孩子喝一杯水。(是水,不是其他飲料。)因為水可以為大腦提供足夠的氧氣,使大腦運作得更活躍。

l 選擇適合孩子觀看的電視節目,否則,帶孩子去選擇他所喜歡,而家長又認為適合的碟片,在看電視的時間中和孩子一起觀看。過後,再和孩子談談碟片的內容,(如果孩子願意談。不要勉強。)增加孩子和家長之間共同的話題。

一兩個月後,當孩子已經比較穩定的習慣了新的時間表,家長就可以減少相陪的時間或次數。只是不要完全減除。持續以行為來表示對孩子的支援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愛,在孩子的學習上是很重要的。

一些輔助的技巧

1. 聲調配合

聲調有四個元素:高低調,快慢速度,大小聲,語氣

跟孩子溝通的時候,聲調配合會使孩子有安全感,產生情緒上的共鳴。會使孩子樂意和家長溝通。

2. 肢體語言配合

肢體語言的元素是:坐或站的姿勢,臉部表情,手勢,頭部位置和動作。

肢體語言的配合會使孩子潛意識中感到家長對他的接納,尊重和專注。讓孩子在溝通的過程中感覺到舒服而樂意繼續下去。

有一位母親,兒子14歲。12歲以前和她的關係還不錯,常常有說有笑。孩子上了中學以後,不知道為什麼,和她的關係開始惡劣起來。尤其是近幾個月,更是對她毫不理睬。孩子坐在客廳,她一進入客廳,孩子就跑回房裡,她跟進房裡,孩子就馬上跑出去。這位母親請教我該怎麼辦?

這位母親說話的語調很高,速度很快,說話中字裡行間都是理性的分析。我先問了她一些問題:

“你的孩子說話的聲調是不是比較沉,比較慢?”

“是啊!戴先生,您是怎麼知道的?”

“你的孩子想事情的時候,是不是比較多的時候是低著頭,眼睛往下望?”

“是啊!您怎麼知道?”

其實我是從母親所給予的資料而猜測的。從母親的說話很快的語速,我猜測母親的思考模式是比較視覺型別的。兒子和母親的互動中總是沒有語言,只有逃避的行動。我才猜測他是比較感覺型別思考的。通常感覺型別思考的人語速都會比較慢,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