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有人如果從最終誰得到好處來反向推斷的話,那個時候,所有事情都已塵埃落定,知道了又如何!
他自己一個人待在帳內,看著草原地圖,心中暗自想道:那支五千左右的明軍,不管是從他們的蹤跡上看,還是從他們出兵草原的最終政治目的看,肯定會衝著大金的最大盟友科爾沁族去的。
自己已經把科爾沁族的兵力做了最大可能性的調出了他們汗帳所在,雖然只能調走幾天時間,但代善還是希望那支明軍能抓住這個機會,重創科爾沁的汗帳所在,最好是明軍與科爾沁族汗帳的達爾罕王以及那些貴族一起同歸於盡。
剩下幾個達爾罕王的兒子,都不是什麼厲害角色,只要大汗略施手段,相信應該能很容易就把科爾沁族吞併了。
代善一想起大金要是能吞併龐大的科爾沁族,那大金的實力就能更上一層樓,畢竟蒙古人在騎射上比大金勇士要厲害,收編了他們,可以做到一些戰術的互補。也可以在每次戰事的時候,少死很多大金勇士。
想到這裡,代善就開始熱血沸騰,彷彿在他的努力下,輔佐皇太極把大金帶上了又一個高峰。
他狠狠地一掌拍在地圖上所標識的科爾沁汗帳所在,心中暗道,老子已給你們創造了絕佳的機會,要還是抓不住,老子一定要把你們從草原上搜出來,個個五馬分屍不可。
第三百九十三章 最後一戰
死營沒有讓代善失望,在曹文詔的帶領下,早已遠遠地從西部繞過科爾芯草原,再從科爾芯草原的北部進入,直襲珠日河草原。
在他們抓到落單的科爾沁小部族,一番審訊後,得知了汗帳所在,並知道了大致的兵力部署。
死營此時已剩四千五百來人,其他人多是受傷後無法醫治而亡。如果就這麼直接攻擊科爾沁汗帳,只能是以卵擊石。
但死營已跋涉千里而來,曹文詔不甘心就此迴轉;他還是寄希望於突襲打科爾沁族一個措手不及。因此,他帶著死營悄悄潛進了離科爾沁汗帳所在北部四十里遠的一處乾涸已久的河床內,等待著機會。
這一日,曹文詔派出去的幾個蒙古族計程車卒陸續趕回稟告說,科爾沁汗帳所在的兵馬大部已往西南、西北而去。
曹文詔當即大喜過望,真是天縱良機,決定拼死一擊,狠狠地打擊這個建虜最大的走狗。
不過此時的死營,士氣已經沒有剛出塞時那麼高了,原因有三。
一,大部分士卒都是有親人、朋友死於建虜入侵,他們是為了報仇而參加到死營來的。在經過最初的幾番發洩之後,仇恨的情緒得到緩解,已不像剛開始那樣充滿了仇恨。
二,還有一部分士卒則是為了榮華富貴而來。他們憋著發財升官的夢想出塞,一連串的戰鬥讓他們搶足了錢財。那些作為建虜幫兇的蒙古韃子沒少從京畿之地搶到財富,因此都便宜了死營將士。這些人覺得蒙古韃子殺得也差不多了,錢財也撈夠了,比起那些因仇恨而出塞計程車卒來說,他們計程車氣更低,更想回京師。
三,每次戰事後都有同袍受傷。而只要受傷了,那麼傷重的等於是這次戰事就犧牲了,輕傷的同胞,因為在連續的作戰,沒有後勤補給,沒有藥品治療,只有那些身體特別強壯,運氣比較好的同袍才能頑強地活下來,大部分輕傷的同胞最終也是傷勢加重而犧牲了。這對軍中計程車氣,多少都是打擊,特別是出塞很長一段時間後的現在。
只有極小一部分人是懷著忠君報國之念出塞的,這些人計程車氣就沒有降低,不把蒙古韃子殺個天翻地覆,主將不下令撤退,他們就沒有想回歸關內的念頭。
曹文詔不是傻子,他當然能看出軍中計程車氣已經不高,而且也知道軍中士氣不高的原因。
對於死營,他其實已經非常滿意了。要換成其他任何明軍,在沒有後勤,連續作戰下,並且死亡時刻威脅著每個人的情況下,估計沒有多少明軍能堅持到現在。
不過曹文詔就對一個人不是很滿意,那就是左良玉。身為自己的三大臂膀之一的他,竟然也有思歸的念頭。
看著左良玉滿滿一馬匹的戰利品,曹文詔就有種想抽他的想法。他已經是高階將領了,還和士卒一樣,迷戀於自己獲得財富,撈夠了就想走,從他身上一點都沒看到有忠君為國的思想,沒有一點大局觀。
不過曹文詔沒有發作,也沒有表露出一點對左良玉不滿的情緒。這是在塞外,周圍環視著無數的敵人,如果要引起軍中的不團結,對於死營來說,後果可能是毀滅性的。畢竟,左良玉搶取戰利品也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