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之間心裡都有點沉重,紛紛看向左應選,看縣尊還要說什麼難題。
左應選看所有人都已注視自己,就說話了:“鄉兵們拿命護著昌黎,但縣衙庫房並沒有多少銀兩,雖說是大義所在,但如不能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怕其悍勇之心難以持久。”
早上在城牆上,左應選許了不少諾言出去,卻沒有能力兌換,現在是解決這事的時候了。
鄉紳們知道縣尊說這話的意思,這件事相對前面的事情來說,很容易解決。
萬人傑首先站起來向左應選抱拳道:“學生薄有資產,願捐白銀一千兩。”
其他鄉紳一見萬人傑搶先表態,也不甘落後,紛紛解囊。因為他們知道,幫知縣,就是幫自己,他們和知縣是一條繩上的螞咋。
左應選很高興地看著他們踴躍捐款,心想下一件事應該也沒問題。
等所有人都表態完了之後,左應選再道:“第二件事,韃子圍城,必不是一兩rì之事。朝廷援軍何時能到,還是未知數。”
這話說的所有人的心頭都是沉甸甸的,孤城不守的道理誰都懂。
“本官先前為什麼留下那兩個敗類的狗命,不是因為兩國相爭,不斬來使的狗屁道理,而是給他們留一線希望,也為我們能多拖一rì是一rì。”左應選說出了昨rì所做之事的目的。
大堂上的眾人,一聽,這才完全明白了縣尊的用意。心裡暗暗佩服,不愧是昌黎父母官,深謀遠慮啊!
“今rì開始,戰兵飽餐,輔兵次一等,其餘人等以粥度rì。然則就算如此,官倉的糧食也不足支撐多rì,還需各位鼎力相助。”左應選說完之後,看著底下眾人。
鄉紳們都明白一個道理,此時不付出,等到建虜進城的話,就是什麼都要付出了。因此他們再次進行新一輪的表態。
集資到了守城必須的錢糧之後,知縣左應選主持,把石國柱素所說的事情,一件件的和鄉紳們商議,得出結論,然後馬上行動起來。
昌黎城中的首腦們在忙,但在靠近城牆的民房中,卻倒著橫七豎八的鄉兵,蓋著被子,打著震天的呼嚕入睡中。
但有一人,卻睡不著。此人中等身材,力氣很大,建虜的雲梯就是被他砸壞了兩架。
他名叫羅霄,益州人士,與父置氣,發誓出人頭地才衣錦還鄉,本想去關外力取戰功,卻遇到建虜入關,被難民裹挾進了昌黎。
戰時的物資太貴,羅霄的盤纏很快用盡,又不屑幹出打家劫舍的事情,因此受凍捱餓。
幸虧昌黎百姓信神佛,講報應,不時接濟他,才得以活命。
當昌黎組建民團時,他積極報名,回報昌黎百姓。不過他羞於提及姓名,每逢別人問起,都支吾應付。
也虧得他抗虜積極,又有接濟他的百姓見他和善,就為他作保,因此並沒有人懷疑他是不是建虜細作。
他躺在炕上想著,在這仗中多立戰功,這樣戰事結束後去求縣尊,說不定能得舉薦,前往軍中效力,應能儘快出人頭地,如此也不會負了自己出來的志向。
可誰知世事難料,羅霄最終是出名了,但卻不能衣錦還鄉。
將近黃昏時分,濟爾哈朗和阿巴泰休息過來,正在軍中議事,忽報大汗派人前來,急忙召見。
濟爾哈朗是和碩貝勒,皇太極親信;但阿巴泰年齡比濟爾哈朗大,是努爾哈赤親生兒子。因此兩人並排而坐,接見來使。
皇太極所派之人大約二十上下,極為壯實,一看就是孔武有力之人。
阿巴泰一見來人,就問道:“鰲拜,大汗派你來幹嘛?”
鰲拜沒理他,對濟爾哈朗說道:“大汗命奴才前來詢問戰事近況。”
鰲拜不待見阿巴泰,直接無視他,讓他感覺很是窩火。
他拍了下桌子,怒道:“狗奴才,如此輕待本貝勒,莫道本貝勒不敢殺你麼?”
第一百八十六章 昌黎第二戰前夕
阿巴泰雖然是努爾哈赤的親子,但他一直以為自己是因為側妃所生,所以就不受皇太極和其他兄弟待見。
他被那些當權的兄弟屢次羞辱,也就罷了,現在連他們手下的奴才也來羞辱自己,就有點惱羞成怒,準備治一治這個奴才。
濟爾哈朗卻是一個會做人的人,也是一個有眼力的人,一直積極靠攏皇太極,深受他的信任。
現在瞄見阿巴泰漲成豬肝sè的臉,出言威脅大汗親衛。畢竟是隨著自己一起出來打仗的,為免得事情不可收拾,濟爾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