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自己也知道,不可能自己派出去的奴婢,一個個都是品德高尚的。當下,點了點頭。
“二,如果派去的宦官依據陛下給的權力,私自剋扣軍需軍餉,敲詐勒索領兵將領,甚至為搶功勞而亂指揮,這些是不是也有可能發生?”
崇禎皇帝再次點了點頭,心裡卻道:朕不依靠這些奴婢,難道是相信統兵將領的私德?
鍾進衛順著自己的思路繼續:“這兩種情況都會極大的影響一支軍隊計程車氣和作戰能力。其實不但監軍是宦官會這樣,監軍是文臣也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的。更何況現在還文臣領兵了呢,也不是說文臣領兵不好。但目前來說,應該不是大部分文臣都熟悉領兵作戰的事情吧?”
“然也,鍾先生有何高見?”崇禎皇帝不由得點了點頭。
“陛下,一個人的人品不能值得信任,那麼一群人的人品呢?再加上一個另外的監督機制,那還會不會有這種情況呢?”
“請鍾先生教我。”崇禎皇帝很懇切的對著鍾進衛說道。
“不敢當,我就是根據我的一些理解跟您說說。這樣的:陛下可以讓軍隊中的軍需官dú lì出來,不受領軍將領管轄,單獨一個系統,什麼級別以上就設一個軍需官,比如百戶單位開始就設一個,這個軍需官有二個職能:一是分發軍需軍餉之類的,直接發到士兵手中;二是兼做士兵的思想教育工作。但其得明確不能干涉統兵將領的指揮。”
鍾進衛看崇禎皇帝在認真的聽著,很滿意的講開了:“這樣做,有幾個好處。一是軍需官不受統兵將領管轄,管著軍需後勤,就等於掐住了軍隊的命脈,就是領軍之將有別的心思,比如想剋扣軍餉,或者那個作亂啥的都很困難了。二是各級軍需官直接發餉到士兵手中,就能防止中間被扣軍餉或者被冒領軍餉。三是軍需官兼做士兵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是要忠君愛國,並讓其知道軍餉乃是陛下所發,能有效防止將領作亂,因為就是將領想作亂,士兵也不一定會跟隨。”
崇禎皇帝覺得鍾進衛的說法很新穎,不過也不完美,於是,就道出了心裡的疑問:“那如果這些軍需官串通了一起剋扣軍餉軍需,則該如何防範?”
“假設軍需官如果全部串通起來一起剋扣軍需軍餉的,那麼士兵可以給上一級將領反應,最終讓統軍之將把情況反應給相關部門或者陛下您這裡。”
崇禎皇帝鑽起了牛角尖:“那要是統軍之將和所有軍需官一起串通剋扣軍需軍餉呢?”
“陛下不是還有錦衣衛和東廠的麼?可以安排進去,或者兵丁裡面,或者軍需官裡,如果有出貪汙**等情況,就直接跟相關部門或者陛下您報告。”
鍾進衛想了想,又補充了一點:“陛下還可以安排御史,巡按之類的定期巡查,讓士兵可以有第二個渠道反應不法之事。”
最後,鍾進衛總結道:“如果這些實施了的話,領軍之將只管打仗,軍需官管後勤和軍隊思想,配合其他監督措施,就能做到各司其職,打勝仗就不在話下了。”
雖然鍾進衛的很多名詞是第一次聽到,但並不妨礙崇禎皇帝領會鍾進衛的大概意思。崇禎皇帝覺得剛才的內容有點多,就在腦海中又開始慢慢的回顧一遍。
鍾進衛看著崇禎皇帝沉思的樣子,知道他在認真思考自己的方法。他一點也不擔心崇禎皇帝會全盤否定這個方法,因為:
第一是這個方法完全是站他的角度上想出來的,只會對他有利。
第二是他知道崇禎皇帝是個開明的人,雖然第一次聽到這個內容,但只要認為好的,就一定會同意,比如西方傳過來的東西,徐光啟一上奏,崇禎皇帝覺得不錯,就馬上讓他修改曆法了。唉,把徐光啟給忘記了,這個大牛人,還沒跟崇禎皇帝介紹呢。等一會給他重點推薦下。
崇禎皇帝想了一遍,又想了一遍,覺得大方向來講,是個不錯的策略,能很好的解決當前軍隊存在的問題。但有些細節,還是值得考慮;還有,如此重大之事,還得謹慎才行。
“鍾先生所言果然高明,朕思之,其策幾無破綻。但此事事關軍隊,不可不謹慎。”
“呵呵,陛下過獎了,就是因為祖大壽的事情,我想了幾天想出來,看能否幫陛下分憂解難。”切,其實也不過是參考後世的做法麼,只是這個世界沒人知道而已。
“你把此策寫成奏章,詳細些,給朕再看。”崇禎皇帝鄭重的道。
我最討厭寫專案週報或者專案月報了,沒想來這個世界還得寫報告,不過,不願歸不願,行動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