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手工業、商業方面,獲取得巨大利潤完全可以彌補租率降低所帶來的損失,他們對劉欣的新租稅政策也由牴觸轉向了支援。
劉欣有更多的時間陪在家人身邊,在城東一帶經常可以看到劉欣、馬芸出雙入對的身影,兩個人在書院、研究院總是同進同出。外人羨慕他們夫妻恩愛的同時,也都感慨現在的荊州,百姓富裕,社會安定,劉欣這個州牧當得真是輕鬆自如啊。
其實,這一切都只是表象,劉欣一刻也沒有放鬆過,整個荊州都是外鬆內緊。
劉欣最為重視的還是軍隊建設,“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句話,他時刻銘記在心。這兩年,不顯山,不露水,荊州的五大軍團已經各自擴充到了兩萬人,並且各項訓練一刻也沒有放鬆過。
有了蘇雙、張世平的馬行,荊州軍中的騎兵已經有了一萬人。不僅如此,劉欣還在長沙一帶的雲夢澤中圈出一大片土地,建立了一處自己的馬場,開始自己培育戰馬。被劉欣寄於厚望的馬鐙已經大量生產出來,但是並沒有裝備部隊,這是一件秘密武器,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劉欣是不會動用的。雖然研發馬鐙,研究院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說穿了卻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一旦公開出去,很快就會被人仿製,所以,目前馬鐙仍然處於嚴格保密的階段。
研究院在武器方面的另一項重要成果,就是投石機的研發成功,經過兩年的攻關,第一臺投石機終於生產出來了。這臺投石機與歷史上的第一臺投石機已經有了很大區別,雖然同樣都是利用槓桿原理,但劉欣開發出的投石機加入了一些類似於現代槍械中的扳機、保險之類的東西,可以節省人力,更方便校準攻擊方向,射程也更遠一些。
研究院是劉欣、馬芸傾注心血最多的地方。這裡不僅是開發武器的場所,裡面也會研製許多民用器具和生產技術,這方面更多地是體現在農業上。
良種場就是研究院的傑出之作。透過調查,劉欣在雲夢澤一帶發現了大片野生水稻。劉欣知道,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養活了十億人,中國歷史上那麼多次朝代更迭,都和農民起義有關,而農民吃不飽飯,生存不下去是最主要的原因。土地的總量是不變的,過度墾荒又會帶來生態災難,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提高產量了。現在,荊州百姓種地所用的糧種都是由官府免費提供的,今年在旱災的情況下,收成比起其他地方還是高了近兩成,除了水利設施,糧種也起了很大作用。
最令劉欣感到得意的一件事,就是他在研究院中引入了標準化的概念。無論是生產的馬鐙、投石機還是各種民用器具,所有的配件都統一尺寸,對它們的誤差進行了嚴格的規定。這樣,在使用過程中,不管哪一個部件出現損壞,都可以及時進行更換,尤其對戰爭中容易損壞的一些武器,這一點至關重要,在戰場上,將兩件或者幾件損壞的武器進行拆解重組,就是一件完好的武器。
而馬芸顯然對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更感興趣一些。現在,襄陽的造紙技術已經十分發達,而此基礎上發展印刷術已經沒有什麼難度了。儘管對活字印刷非常瞭解,但馬芸還是從雕版印刷開始,她印製的第一件東西就是戶籍登記冊。
戶籍管理是她的老本行,搞起這些來,馬芸可以說是輕車熟路。現在的荊州人口增長很快,安定的環境、富裕的生活、醫療的進步,帶來了人口出生率增長、死亡率下降,同時,荊州的發展又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如今的荊州,不僅因為戰亂而損失的人口已經得到了補充,而且更是增長到了近七百萬人,加強戶籍管理已經迫在眉梢。
指南針會不僅對於航海非常重要,在行軍打仗中也能起到很大作用。劉欣費了好大力氣,才找到幾塊天然磁鐵。根據馬芸的印象,中國最古老的指南針好像是勺子一樣的東西,可是不管他們如何努力,也無法將天然磁鐵加工成那個模樣,反而接連弄壞了幾塊磁鐵。最後沒有辦法,還是老老實實地花費大量人工,終於將磁鐵磨成了針形,勉強能夠使用,但效果還不太理想。
至於火藥的發明,就簡單多了,“一硫二硝三木炭”這個配方比例,在馬芸上中學的時候,就經常被化學老師提起,這些東西合在一起就成了黑色火藥。但是,如何將這種火藥用到實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劉欣可不想看到,中國人發明了火藥只會用來製造爆竹,而西方人引進了火藥,生產出槍炮來打中國人的歷史在這裡重演。
對於神州大地的亂象,劉宏簡直是視而不見,繼續過著他花天酒地的日子。劉宏幾乎每天都要召來幾十個宮女在他面前沐浴,而劉欣送去的飛來香只有那麼一點,怎麼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