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部分

導彈。在擊毀主要被攻擊目標後,其它已發射出去的導彈會自動選擇攻擊敵編隊中的其它目標。

SS-CX-5導彈平時都裝在通用貯運發射箱裡,彈體與發射箱的內表面幾乎沒有什麼間隙。導彈貯存期為3年,在此期間無需對導彈進行檢查,可以隨時投入作戰使用。帶導彈的貯運發射箱使用起來非常方便,不需要加註液體和氣體,對載體和貯存地點的氣候沒有特殊要求。所有這些都大大簡化了使用與保養工作,而且也保證了導彈有很高的可靠性。

還有一點要說明的是,由於SS-CX-5導彈採用冷發射技術,因此不存在燃氣排導問題。

◆防空系統

要談"夏伯陽"級上的防空導彈垂直髮射系統,就不能不談到蘇聯的"左輪"式垂直髮射系統。自從這種圓形基座的垂直髮射系統在"基洛夫"級上出現後,它就成為蘇聯海軍乃至今天俄海軍的標準垂直髮射方式。

蘇聯當年在設計"左輪"式垂直髮射系統時,根本沒有考慮任何通用性的問題。蘇聯武器的發展從來都是走的一條專門化的路線,只求在主要指標上超群,其他問題則一概可以不問。作為S-300導彈艦載型的SA-N-6,對貯存、發射和耐環境問題解決得相當出色,蘇聯海軍無需對這一結構作過多的改進。因此,蘇聯海軍的垂直髮射系統其實僅僅是一個容器或者說一個彈藥儲藏庫罷了。而作為一個彈藥庫,開設較少的開口一方面會更安全,另一方面則有助於上甲板的整體防禦指數不過多下降,所以蘇聯很簡單地就將發射口開設了一個,維持了"基洛夫"級、"光榮"級重灌甲甲板的防護力。

蘇聯採用"左輪"式垂直髮射裝置還有一個原因,即SA-N-6導彈發射筒的支撐受力結構都設計在側面,而不是筒底。相反,它的筒底還要求必須有一定的安全空間,以備意外時卸壓用。因此,發射系統將導彈懸掛在中軸支架上,下面實際上是懸空的,-個受力支架最大可利用效率當然是在周圍掛滿,這樣電氣線路的佈線和線路的防護性都能達到最最佳化。結果,只有一個發射口的"左輪"式旋轉彈艙結構就這樣產生了。

SA-N-6導彈的貯存/發射裝置之所以採用圓筒,主要是因為它具有強度高的優點。這個優點很重要,因為艦載垂直髮射系統每一個基座都是由裝甲包裹的,這是重點區域,防護要求級別最高。圓筒形的結構在強度上優於方形,而且圓形的周長較小,同樣裝甲防護力下重量會輕很多。另外,在導彈發射失敗或者是意外點火、發生火災時,需要往發射單元內注水,圓形的單元強度高,不易變形:當導彈出現爆炸等意外事故時,圓形筒被破壞的程度比方形的小,在卸壓口設定合理的情況下甚至艦內都不會受到大的影響。所以該裝置的發射門雖然只有一個,但卸壓口卻密密麻麻地佈滿了圓型單元頂端。

現在回過頭再說"夏伯陽"級上的艦載防空系統。在設計之初,蘇聯預測未來10至15年其水面艦艇面臨的空中威脅將增大3~5倍,打擊距離也將增加2倍以上,所以對新一代艦載防空系統的要求是要擁有更高的命中率、更遠的射程以及對付低空突防飛行器,如巡航導彈、反艦導彈的能力。此外,新型艦載防空系統還要能攔截戰術彈道導彈,打擊空中預警機、隱身戰機及有源干擾機等,其中技術挑戰性最大的是攔截戰術彈道導彈(ATBM)。

由於戰術彈道導彈的彈頭體積要比大多數固定翼飛機小得多,這就要求防空導彈有更高的制導精度才可能擊中彈頭,所以蘇聯防空導彈專家認真分析後認為,防空導彈執行反戰術彈道導彈任務時,制導精度要在3米之內,最好能夠保證對彈頭的直接碰撞殺傷。在機動效能上,針對戰術彈道導彈的高速特性,防空導彈在主動階段至少應具有40個g的機動過載,以最快地調整最佳攻擊彈道,在末段則應能在導引頭的控制下快速改變指向。

為此,金剛石科學生產聯合體決定首先從探測系統入手,與莫斯科電子探測研究院聯合研製了新-代探測系統,包括一套有源相控陣系統與一座D波段三座標全固態脈衝多普勒遠端搜尋雷達。它們可以有效地為"夏伯陽"級上的防空系統提供各種防空資訊,如對目標的探測、識別與跟蹤,甚至還能和偵察衛星進行聯網以獲得目標的資訊。

"火炬"機械設計局研製S-400艦用型導彈的時間是和陸基型幾乎同步開始的。與以前的型號相比,新艦載型導彈的體積和重量均大幅減少,這使其可以4聯裝的方式裝入SA-N-6系列的一個發射筒。包含4枚9M96E/E2導彈的發射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