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3部分

2ER BlockⅣA型艦空導彈。韓國自行研製的6座8單元冷垂直髮射裝置位於直升機庫的前上方,其中32單元裝填“天龍”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另外16單元裝填“紅鯊”反潛導彈。近程防空武器包括,一座MK-49型21聯裝“拉姆”艦空導彈發射裝置,一座“守門員”近防武器系統。

此外在兩座煙囪的中央,裝有4座4聯裝韓國自行研製的SSM-700K“海星”反艦導彈,另外艦上還有2座3聯裝的MK-32Mod5型324毫米魚雷發射管,2架“超山貓”MK99反潛直升機。魚雷管發射韓國自行研製的K745“藍鯊”魚雷,魚雷長2。7米;直徑324毫米,全重280公斤,使用鋁氧化銀電池作為動力,噴水前進,水下航速超過45節,主/被動聲吶制導,戰鬥部位聚能定向爆破。艦上主炮為美製MK45Mod4型62倍口徑127毫米艦炮。

韓國世宗大王號驅逐艦…總體佈局

從外型上來看,“世宗大王”號在設計上參考了美國海軍“阿利?伯克”ⅡA型導彈驅逐艦的特點,但是在後部設定了直升機機庫,而且還是雙機庫。跟“阿利? 伯克”ⅡA一樣,“世宗大王”號

韓國世宗大王號驅逐艦

採用長首樓高平甲板、小長寬比、高幹舷、方尾設計,艦首前傾明顯,艦體橫向剖面為深V型,艦體寬大且明顯外飄,從艦中部到艦尾型寬變化不大。這種設計有利於增加艦體容積,對佈置艙室和武器都很有好處。而且這種艦型還能大大減輕艦體在航行時的晃動,提高適航性。“世宗大王”號上層建築為全封閉式,一體化設計集中佈置在軍艦中部,佔全艦長度一半以上。由於全封閉設計,可以肯定該艦擁有完善的集體“三防”裝置。在遭遇敵核生化攻擊時,艦內增壓系統啟動,使艙內氣壓高於艙外並與外界空氣隔絕。在主艦橋的四周佈置4塊SPY一1D雷達大型平板相控陣天線,可以形成3600掃描範圍。前甲板上有一門MK45型127毫米艦炮,炮塔採用多稜面隱身設計。在艦炮後面的甲板上以及尾部直升機平臺頂部,各安裝一套64單元MK41垂直導彈發射系統。該系統不但是美國“提康格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和“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上的通用發射裝置,也安裝在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金剛”級和“愛宕”級等艦艇上。值得注意的是,在直升機機庫顏頂部除MK41垂直髮射系統外,還安裝一套32單元垂直導彈發時裝置。按照韓國軍方提供的資料,該裝置用來發射韓國自行研製自的“天龍”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另鈴在後煙囪後部兩側,也安裝了兩套小型垂直髮射系統,用來發射韓國自行研製的“紅鯊魚”反潛導彈。從這裡可以看出,韓國人試圖將“世宗大王”號建成一艘集防空、反艦、反潛和對陸攻擊所有作戰任務為一體的“超級軍艦”。設定多達三種垂直導彈發射裝置則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韓國系統整合和綜合設計能力依舊比較薄弱,原本可以整合化安裝的武器裝備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分散佈置,顯得比較拖沓。

韓國世宗大王號驅逐艦…隱身技術

“世宗大王”號的設計比較注重隱身效能,艦體上層建築採用流線型隱身設計,

韓國世宗大王號驅逐艦

總體上顯得比較簡潔。該艦水線以上船體外飄,上層建築為倒V字型向內傾斜,邊角採用了圓弧過渡,避免船體表面形成垂直面,降低雷達回波訊號,從而達到隱身目的。而且該艦桅杆也採用輕便簡潔、雷達反射面積小的稜柱型桅杆,全艦大量使用隱身塗料,進一步提高隱身能力。除了滿足雷達隱身的需要,“世宗大王”號在降低紅外輻射和聲音訊號等方面應該也做了不少努力,比如可以在煙囪排氣口內安裝空氣冷卻和海水降溫裝置、大量採用低噪聲機械裝置、使用減震浮筏技術等。

韓國世宗大王號驅逐艦…發射單元

世宗大王號發射單元共有128個,超過美日同型艦。

“宙斯盾”系統是KDX…3最引人注目的艦載裝置,2000年11月。

韓國世宗大王號驅逐艦

韓國海軍為KDX…3的防空作戰系統展開評估。競爭者包括美國洛?馬公司的“宙斯盾”作戰系統Baseline7。1版本和SPY…1D相控陣雷達的組合、英國BAE以新型“桑普森主動相控陣雷達為核心的戰鬥管理系統(CMS)以及以荷蘭和德國聯合研製的的APAR主動相控陣雷達配合SMART?L 3D雷達組成的SEWAC0 Xll作戰系統。2001年10月,韓國海軍從這些競爭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