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艦艇部隊,為五艘艦艇寫下了五張同樣的題詞:“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50年來,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正確領導下,人民海軍不斷發展壯大。陸續組建了海軍水面艦艇部隊、海軍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岸防部隊和海軍陸戰隊五大兵種體系。
海軍水面艦艇兵力包括驅逐艦、護衛艦、導彈艇、魚雷艇和各種勤務艦船等。海軍潛艇兵力包括常規動力潛艇、核潛艇等。海軍航空兵作為重點發展的兵力之一,至1955年底,基本形成了以岸基航空兵為主的海空作戰防禦體系。海軍岸防部隊是部署在沿海重要地段,參加沿岸防禦作戰的兵種。海軍陸戰隊是擔負登陸作戰任務的兵種,成為海軍第五個兵種。此外,海軍還陸續組建了各種專業勤務部隊,包括觀察、偵察、通訊、工程、航海保障、水文氣象、防險救生、防化、後勤供應和裝備修理等部隊,其任務是保障海軍各兵力順利進行戰鬥活動。
從1978年開始,人民海軍進入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科學地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及其發展趨勢,領導我軍建設完成了戰略性的轉變。鄧小平同志指出“建立一支強大的具有現代戰鬥能力的海軍”,進一步明確了人民海軍建設的根本要求。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對新形勢下的海軍建設與發展更予以高度重視,號召要“建設祖國的海上長城”。1995年10月,軍委主席江澤民等軍委領導集體視察海軍部隊、觀看海上演習並作重要指示,進一步為新時期的海軍建設指明瞭方向,使海軍的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首先,在武器裝備建設方面有了長足發展。以新型驅逐艦、新型潛艇、新型戰鬥機為代表的新一代主戰裝備,以及與其相配套的新型導彈、魚雷、艦炮,電子戰裝備等武器系統陸續交付使用。現在,人民海軍已擁有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導彈護衛艇、導彈快艇、獵潛艇、常規潛艇和核潛艇等主戰艦艇,質量不斷提高。海軍航空兵現已裝備了轟炸機、巡邏機、電子干擾機、水上飛機、運輸機等勤務飛機。海防導彈形成系列,不僅有岸對艦導彈、艦對艦導彈,還有艦對空導彈、空對艦導彈、空對空導彈等。
其次,在後勤保障方面已初步形成現代化保障體系。目前,已建成一批“軍港城”、“機場網”、“倉庫群”。完成了潛艇基地、水面艦艇基地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駐香港艦艇大隊後方基地等一批重點建設工程。海軍後勤部隊擁有的大型油水船、測量船、打撈救生船、運輸船、拖船、醫院船等多種勤務艦船的噸位比20世紀70年代增加了兩倍。
再次,科研成果大量應用於裝備建設中。改革開放後,海軍積極利用國內的先進科技成果和有選擇地引進國外新技術,對現役裝備加以改進,提高研製裝備的起點,取得科研成果8000多項。這些科研成果被應用到裝備建設當中,實現了直升機上艦、電子戰上艦、新型艦炮上艦、戰術軟體上艦、深水炸彈反潛武器系統化、艦艦導彈超視距、魚雷加裝智慧頭、護衛艦全封閉等幾十項關鍵技術的突破,海軍裝備的戰鬥力水平成倍增長。
同時,人民海軍在支援國家經濟建設和支援國家海洋事業發展中亦起到重要作用。為了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海軍先後出動艦船20多萬艘次,完成了大量海上搶險救災、護漁護航、保障海洋科研、支援海上運輸和海洋工程建設、進行海洋測量和海洋大氣觀測、建設無線電導航系統和其他各種助航標誌等任務,為國家海上交通、海洋開發建設事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近20多年來,人民海軍還參加搶險救災12000多次,援救人員6萬多人次,救助國內外遇險船隻7600多艘。
現有兵種和艦隊組成
海軍現役兵力共23。62萬人,佔解放軍總人數的10%。其中包括海軍航空兵2。5萬人,海軍岸防部隊2。5萬人,海軍陸戰隊4萬人。共分為五大兵種: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航空兵、岸防兵和陸戰隊。水面艦艇部隊編有戰鬥艦艇部隊和勤務艦船部隊。擁有29艘驅逐艦,45艘護衛艦,26艘坦克登陸艦,28艘中型登陸艦,1艘船務登陸艦,54艘柴電潛艇,5艘核潛艇(外媒稱有2艘新型攻擊核潛艇即將服役)1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外媒稱有1艘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即將服役),45艘近岸導彈艇。海軍下轄三個艦隊,分別是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每支艦隊下轄水警區、艦艇支隊、艦艇大隊等。
北海艦隊是中國海軍唯一擁有核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