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道合的創業夥伴; 我為自己的運氣而驕傲。
我們將面對挑戰; 面對未知 ─ 但我們將生活得儘量主動一些; 和自己的意志儘量接近一些 ─ 人生苦短; 時光飛逝; 請善待自己; 請儘量多給自己一些機會。
新春; 讓我們共同祝福 : 萬事如意!
平心而論,這些散文流暢優美,真摯感人,看不出出自一位投資銀行家之手。但也許正因為這位投資銀行家的心思沒有都花在投行業務上,因此他才如此放蕩不覊,特立獨行,無拘無束,靈魂似風 總之﹕另類。
當然,另類,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達到的境界,好像本人,做了十多年的律師,象《股色股香》第二十六章中律師羅馳起草 “包銷協議” 的另類法律手法,本人是做不出來的——儘管本人就是羅馳的原型。
書評:肥沃與腐朽
這是一本具有認識價值的書,它向讀者展示了特定時空之間的特定人群的特定的生存過程。讀者可以由此比較準確地認識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時代和社會。
靈與肉的因扭曲而掙扎,陰謀與背叛在競爭中交織;海龜與土鱉的抗衡,官場與商場的娓和;厚重而嚴密的幕布,幕前的莊嚴和幕後的詭秘;交易所的喧囂和酒店中的沉寂,道貌岸然與男盜女娼相互印證,永恆的追逐與瞬間的沉浮,暴富與赤貧互為因果,轉瞬間從
顛峰跌至谷底又升到天空。
時世造英雄。草原上的牛羊和蒙古包孕育了成吉思汗和他的騎兵,寒冷的俄羅斯成就了一批沉鬱蒼涼的文學家,第二次世界大戰造就了巴頓將軍和他的軍團,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市場經濟只能孵化投資銀行家。
肥沃是個褒義詞,但,肥沃與腐朽僅半步之遙,在一個肥沃的年代和行業,每一分鐘都有腐朽在孳生在發酵。這就是《股色股香》給筆者的啟示。
書評:塵世飛翔——王曉野的生命畫卷
“站在高山上的人,笑看著戲臺上生命裡的一切真假悲劇”—尼采
這部《股色股香》,以我們的主人公,投資銀行家王曉野和一個女友的務虛對話開始,將他的人生畫卷徐徐展開。這樣的對話常常出現。小說最吸引人的,也就是在故事進行過程中,叩問生命,進行形而上的思考。這部小說既是一個跌宕起伏的人生歷險故事,也是一個對靈魂探索的歷程。
在開頭,主人公王曉野就揭示了兩個世界,絕對世界和相對世界。在絕對世界,也就是神的世界,“無分別、差異,萬物一體,此即彼,心想則事成”,也就是佛教中的如來境界。他認為人來自絕對世界,死亡是通往絕對世界的門。所謂神,在王曉野看來並非任何宗教創造的外來的神,而是老子所說的那個道,與每個人自己和萬物相連的、無所不在的那個‘一’,也可以說是佛教所講的佛性。在這裡,傳統宗教人格化的神被顛覆,代之以當代New Age思想的一切萬有(All that is)觀念。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神的一部分,都是他的化身。尼采宣佈上帝已死之後,神性降臨到每個人的身上。然而悲劇在於人從誕生到死亡,都生活在相對世界。在他看來,“相對世界裡充滿了陰陽、善惡、愛恨、男女這些相對的東西”,人生的悲劇性在於“人其實是一種半神半獸的東西。因為神性和獸性都在人身上發力,所以人的身心便像戰場一樣備受蹂躪。但人也享受由此而生的痛苦和快樂。”
彼岸有花,卻沒有人居住,作者並沒有將絕對世界作為人生的價值根基;相反卻以入世的態度宣告:相對產生誘惑,人生的意義就是經歷各種誘惑。這些包括女人,酒,音樂,油畫,自由,流浪,甚至死亡,情節就圍繞著誘惑和慾望展開。
王曉野在誘惑中迷醉卻不失去自我。他不斷地告訴自己,“你不過是一個血肉之軀,從絕對世界跑到這相對世界來體驗,遊歷罷了。這世界只是一種工具,一種你用來撬動宇宙的槓桿。你可以籍此繽紛世界尋找回家的路,重歸絕對世界,亦即神的世界。這世界雖然看似繽紛,但中不過黃粱一夢!統統都會歸於那個一。既然是夢,則遲早會醒來!”
經歷誘惑的人生充滿懸念,他常說“life is unpredictable”,也就是人生無常。這部小說的四個上市案例,無一不是柳暗花明,又花明柳暗,最後總以悲劇收場。在這樣人生中,他發覺“人其實沒有選擇,如果說有,那也是選擇向哪種誘惑屈服!不是此誘惑就是彼誘惑。否則人就走了,不在這世界上折騰了;要麼人根本不會來到這個世界”,因此王曉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