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0部分

這種慘烈的消耗戰根本不是他葛爾丹所得打得起的,而且更為可慮的是,就目前的政治形勢來說,林風也不是他的生死大敵,他來山西只是為了撈一票而不是和漢軍拼命,他的真正的敵人在東蒙古、在呼倫貝爾大草原。

如果林風沒有猜錯的話,準葛爾大軍之所以擺出這麼一副防禦的架勢,只是為了回覆在太原攻城戰中疲憊的軍心士氣,同時等待漢軍出錯罷了。這種被動的姿態只是一個迷惑敵人的煙幕,他們真正的目的,是在尋求一場有利的決戰。

不過誰也沒有想到,這場大決戰的導火索竟然是遠在太原的于成龍。

自本月上旬漢王特使進入太原之後,偽清山西巡撫于成龍為太原數十萬百姓計,即投降大漢朝廷,而這個投降的唯一條件就是,漢軍必須在近期內趕運一批物資至太原,賙濟瀕臨絕境的太原軍民。

不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這種要求都是沒有理由拒絕的,所以當於成龍的投降書和巡撫大印抵達播明之後,漢軍的遣往太原的運輸隊便立即啟程。

為了拉攏山西百姓,樹立大漢朝廷在山西的正面形象,為漢王林風威望計,這支運輸大隊極為龐大,其大批物資之中除了大批糧食之外,還有不少藥品,和維持太原防務的軍械,在近衛軍一眾參謀的計劃之中,這支龐大隊伍將又近衛軍步兵一個旅、騎兵一個旅近五千人護送,自從播明上船,經滹沱河轉到牧馬河抵達定襄,避開蒙古騎兵的鋒銳之後,再朝東繞一個大圈子,經龍花河走平定州,在孟縣一待棄船登陸,沿著官道經過壽陽、榆次,再在軍隊的掩護下,接著峪水一鼓作氣運進太原城。

平心而論,這個計劃就書面的角度來看,無疑是無可挑剔的,參謀們殫精竭慮,考慮到了各個細節,而就在隊伍出發之前,打前哨的先頭部隊就已經預先趕到了各個預定的停歇點做準備,各種運輸工具準備得相當完善,而負責掩護的部隊也都是訓練有素、忠誠果然的精銳部隊,不過可惜的是,任何計劃都僅僅只是計劃,趕不是情況的變化。

這支運輸船隊剛剛從滹沱河行使到定襄就被蒙古大軍的斥候發現——自從林風在播明設立大營並且藉著河道囤積糧秣之後,葛爾丹就一直為此憂心忡忡,在他之前的判斷中,出征的漢軍大部隊高達數十萬,想來對糧秣給養的要求一定非常驚人,而直隸和山西雖然臨近,但太行道卻是出了名的險峻南行,所以他估計漢軍的後勤供應一定非常吃緊,但這回漢軍到達忻州之後,卻大肆利用水道來運輸,不但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而且也速度極快,這實在是令他有點措手不及,實際上他本來就很有騎兵流動出擊,截斷漢軍糧道的打算,而漢軍這種水陸並進的供給方式無疑令他的“截糧戰術”淪為雞肋,為了扳回這一劣勢,他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著卡死漢軍水道的方法,於是零散的蒙古遊騎沿著滹沱河一路撒開,緊緊的盯著這一條不大的河流,所以儘管漢軍屢次派軍反覆清剿,但卻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這個威脅。

一支數量龐大的運輸船隊,從漢軍大營出發,滿載糧食物質運往定襄,當這個訊息傳到蒙古大營之後,葛爾丹無需進行過多的思考,就立即判斷出了漢軍的意圖,實際上就目前的形勢來看,這個意圖也非常顯然,現在蒙、漢兩軍的精銳部隊盡數雲集忻州一線,這麼一支艦隊卻朝一個不相干的地方開去,其目的當然是昭然欲揭。

目前準葛爾大軍本就陷入窘境,為漢軍主力鉗制得動彈不得,而現在若是放任這支補給艦隊抵達太原,可以想象,不用上幾天功夫,太原那支對蒙古大軍恨之入骨的部隊一定會被大大加強,若是在如此關鍵的時候,被他們在自己背後插上一刀,配合著正面強敵前後夾攻,那就真的大事去矣。

接到訊息之後的葛爾丹立即將汗帳遷移至忻州前線,從汗帳薛怯中抽調一萬餘精銳鐵騎,在黃昏時分沿著官道朝定襄一路狂奔。

不論蒙古軍如何隱蔽掩飾,如此規模部隊出擊,當然無法瞞過對面的漢軍大隊。漢軍大本營當然不會坐視蒙古軍的大舉奔襲,佈置在最大軍東側的馬英部隊立即接到了林風的命令,全軍出動,阻擊準葛爾奔襲定襄之敵。

第五章帝國東昇

第二十九節

隆隆鐵蹄如同悶雷震地,巨大的聲響在滹沱河兩岸來回震動。

天色昏暗,陰雲密佈,空氣悶熱。

漢破虜將軍馬英領著他的騎兵部隊,沿著滹沱河邊的官道,緊緊地綴著蒙古騎兵的尾巴。

大漢騎兵第六軍駐紮在播明大營東前側,在原本的作戰計劃中,這支來自遼東的騎兵部隊負責拱衛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