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以前大家都是同僚而且文武分工不同,但現在說到誰當老大的時候自然大家都不會讓步,八旗的軍官們自我感覺具有領袖資格,但漢族的一眾巡撫文官也覺得現在朝廷危機寶器蒙塵,大家一殿為臣那就應當不分你我平起平坐。
除了各省的內部糾紛之外,省份和省份之間也似乎有些尷尬,因為自三藩之亂後,北方各地的駐軍被抽調一空,若是會攻京師剿滅叛匪的話,一省一地的力量自然是不夠的,但這個時候大家都是一方大員,誰也沒辦法命令誰,眼看這叛匪在京師逍遙但硬是隻能乾著急,於是驛站之間快馬如雲,各省官道上公文亂飛。
其他地方還好一點,至少叛軍離他們還遠得很,但直隸總督佟大綱卻急得滿嘴是泡,他的行轅駐地就在保定,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京師叛軍的騎兵可以說是朝發夕至,但這個時候他手頭的機動部隊少得可憐,總督大營包括駐防八旗連同綠營軍也不到三千人,而且多是老弱病殘,此外還糧餉兩缺,轄區內其他各個縣城也沒什麼軍隊,大都只有百多人的治安汛營兵,即使抽出來恐怕也不會管用,唯一能指望的就只有天津衛的那三千多人馬,但那邊比自己似乎更為危機,求援的文書已經發了不下幾百封,他也實在是不好意思把他們調過來保衛行轅,眼下時局未明,天津乃中原重鎮,不戰而逃任誰也說不過去,若是自己這次輕言放棄,日後朝廷大軍打了回來,恐怕第一個就要砍了自己的腦袋。
佟大綱沒有逃跑的打算,雖然他膽子不大但到底也是康熙的舅舅,身為皇親國戚自然有很高的覺悟,面對如此危機也只好幹挺著,他日復一日的彷徨著、憂慮著,不斷的簽發各種求援文書,快馬一匹接著一匹,奔向河南、山西、山東甚至陝西和南方前線。
當南方大軍接到這個訊息時京城已經陷落了半個多月了,與皇帝殉難同時傳來的還有這幾個統兵親王全家遇難的噩耗,安親王嶽樂和簡親王喇布因為年紀比較大的關係,當場就昏厥了過去,而康親王傑書則好一點,雖然萬分悲痛卻也挺了過來,此後六軍縞素,為先帝發喪。
軍事危機同時到來,南方的耿精忠原本打定主意投降,但一聽到這個訊息則立即宣佈停止談判事宜,下令福建的耿軍重振防線,尚之信則馬上重新叛亂,斬殺了清庭派去的監視官員,而吳三桂則更時喜出望外,這段時間清軍的攻勢加劇,他在江西以及陝西戰場上連吃了幾個大虧,眼見形勢日漸危機卻突然傳來了這麼一個好訊息,當下召集謀士大將歡宴慶祝,議論下一步的進軍計劃。
最倒黴的是剛剛投降的洞庭水師,本來他們棄吳三桂而降清是順應天命,這回卻變得有些尷尬,在接到康熙身亡京城失陷的訊息後這支強勁的內河水軍立即發生了內訌和譁變事件,一夜之間全軍潰散,清軍進軍長江以南的水上憑靠頓時昨日黃花,原本的戰場優勢完全消失。
但這個時候清軍還來不及痛惜水軍,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這個誰來繼承皇帝寶座的問題自然馬上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皇帝這個東西比較特別,雖然萬分重要但任職要求卻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必須是皇室成員,而且與直系血緣越近越好;第二,擁有一根健康活潑的陰莖。可以說只要滿足以上兩點要求,那就在理論上有成為皇帝的可能。而現在的情況似乎比較簡單,因為林風在北京大砍大殺,愛新覺羅家的男人留在北方的再沒有活口,這邊有資格問鼎帝座的就只剩下了三個人,就是康親王傑書、安親王嶽樂和簡親王喇布。
可以想像,以三位王爺對大清的感情,自然誰都不肯放棄這個力挽狂瀾的機會,雖然安親王嶽樂和簡親王喇布年紀大了點,但到底武將出身,身體方面也還著實硬朗,自覺再為大清貢獻個幾十年並無問題,更重要的是他們想放棄也不行,這回他們出征時身邊都帶了不少子侄,年輕人雄心勃勃血氣方剛,各個都很有想法,所以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後代,他們都得博上一把。
康親王傑書本來沒什麼想法,他是代善一系的鐵帽子王,從家族傳統來說一向遊離於政爭之外,對皇帝這個位子不太感冒,不過現在形勢與過去大不相同,眼看這兩個老傢伙都快入土了卻還蠢蠢欲動也不禁心中有氣——都是愛新覺羅家的子孫、同為努爾哈赤的後代,你們這兩個老傢伙都想更進一步,那我年富力強的為什麼就不可以?何況他此刻坐鎮仙霞嶺,手握十四萬馬步大軍,還有浙江巡撫李之芳全力支援,實力不見得比他們差。
在經過一番交涉之後三位王爺都感覺到了彼此的強硬,不過這個時候誰也沒有讓步的想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