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重,正式與中國宣戰,然而此刻中國卻陷入另一番亂局,吳三桂病死之後,南周皇室為爭奪皇位陷入內戰,林漢帝國被迫暫時擱淺殖民地戰爭計劃,集結軍隊大舉南下,先後奪取四川、江蘇、浙江、江西等地,席捲大半江山。
第八章 華夏有鼎
林漢帝國奪取江南之後,中國政局日益明朗化,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各地剩餘諸侯組成了短暫聯盟,西蒙古準葛爾汗國、鄭經軍事集團、尚之信集團以及南周內戰雙方同時在多個戰場上與林漢帝國內戰,如此危局之中,主角運用縱橫聯合之術,許諾利益,收買臺灣軍事集團;利用姻親和血緣關係,安撫南周內戰一方,同時聯絡東蒙古科爾沁部,兵分兩路,南北兩線同時開戰,堅決打擊頑固之敵,並取得決定性勝利。
第九章 一代天驕
主角正式稱帝,建立新皇朝。大軍席捲東南,臺灣鄭經病逝,子孫投降;南周皇朝滅亡,廣東尚之信投降,帝國大軍轉而北上,以科爾沁背棄盟約、不攻葛爾丹為藉口,聯絡彼得大帝,悍然發動統一戰爭,經過數次大規模戰役,東蒙古科爾沁部投降,布林亞格瑪自殺,葛爾丹驚懼萬分,遣使來降,企圖臣服割據,為主角拒絕,旋即戰爭爆發,漢帝國騎兵部隊與俄軍兩面夾擊,西蒙古準葛爾部滅亡,葛爾丹被俘賜死。中俄瓜分中亞地區。
第十章 風雲暗闕
帝國強盛三十餘年,中國近代化程序大大加快,在商業化浪潮的衝擊下,傳統的封建官僚機構不堪重負,新儒家思潮出現,林漢帝國賴以為國本的老派儒家思想成為進步障礙,而此刻主角卻成為頑固對抗進步的守舊派,保守的中央帝國思想與新興開拓進取思想尖銳對立,帝國朝野紛爭不絕,這時皇室亦陷入嫡位危機,開拓派為了取得生存空間,秘密聯絡皇子發動宮廷政變,主角憑藉豐富的政治經驗,成功粉碎了政變陰謀,然而,在最後的祭告祖廟、百官賜宴宴會上,被次子用毒酒毒死。至此,中國進入了嶄新的時代。
全書完。
———— 第九章 第十章 刪減合併為一個章節 命名為 大國的崛起
具體細節:
接上文準葛爾平定,收復臺灣後,帝國強盛三十餘年,中國進入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代,但封建貴族勢力依然存在,中國老牌貴族以地主、書生、傳統官僚、一部分陸軍軍事貴族為主,主張以傳統儒家思想治國,閉關自守,回到老式“天朝上國”狀態。
新興工商業主、海軍軍事貴族、銀行寡頭等等力主擴張,形成激進派,與保守派形成矛盾,具體體現在:東南亞戰爭的發動、稅收高低以及殖民地地位、建設等。
林風進入中老年,介紹家庭狀況,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兒子林璁為太子,顧炎武、周培公為太子太傅,知書達禮,並有一定改革思想,但依然屬於保守派陣營,為人寬厚,稍嫌優柔寡斷,得到保守派大臣全力支援,但林風對其極為不滿。
二子林叡,貴妃寶日龍梅所生,性格激烈衝動,狂熱地軍事冒險主義者,在寶日龍梅授意下,拜黃宗羲、馬英、施琅為師傅,十餘歲即入保定士官學校,十三歲入塞北大營擔任低階軍官,因蒙古血統,得到部分蒙古王公的支援;十八歲離開陸軍,跟隨施琅學習海軍,十八歲加入第一艦隊服役,參與多場戰爭,官至海軍上校。
保守派。激進派激烈鬥爭,太子缺乏軍事支援,逐漸日暮窮途,最終於主角五十五歲壽誕前夜發動軍事政變,汪士榮叛變,企圖刺殺林風,被識破,監察院京城駐軍圍攻皇宮,李二苟最先獲訊,喬裝打扮後逃脫;陸軍上將瑞克倉皇逃出府邸,路遇叛軍,被詢問是否支援太子即位,瑞克當即矢口拒絕,被囚禁,後被梟首。
首輔大學士李光地因病離休,此刻已經病入膏肓,垂死,但仍被叛軍攻入府邸,要求其支援叛軍,被拒絕,被囚禁,後被亂刀砍死,除一子在皇宮當執外,滿門被殺。
海軍中將,海軍部侍郎王海生聽聞政變,率海軍駐京警衛六百人勤王,於崇文門外遭遇年羹堯部隊,因兵力不足被擊敗,被俘後囚禁,後被梟首。
海軍上將,海軍部尚書施琅於政變初期即為叛軍攻破府邸,被俘絞死。
陸軍部侍郎張勇雙腿殘疾,行動不便,在被俘之前感嘆人生,稱自己已背叛崇禎、背叛康熙,今日絕不可再背叛林風,遂用短火槍射頭自盡。
陸軍部侍郎王大海率家中家丁、親衛老兵勤王,還未出門,即遭遇早有預謀的叛軍圍攻,被火槍射殺。
禁衛軍總參謀長王栳泗當夜在妓院嫖娼,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