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任絲麗見吳銘還認得自己。喜出望外,搶先問道。
吳銘沉吟了一下,說道:“勇氣和智慧,首先要有不害怕的心理,日本鬼子雖然兇悍,卻也不是不可戰勝,在心中堅信這一點,便要開動腦筋,以最少地代價爭取最大的勝利。”
“劉將軍,我是紐約時報的駐外記者。”一個老外站起來,用稍有些生硬的中國話說道:“中國政府抗戰以來,鮮有以少勝多地戰例,多是靠人多取勝,而劉將軍卻屢屢以少勝多,您認為這裡面的原因是什麼?”
“戰爭就象兩個人打架,一方體質弱,武器簡陋;一方身體力壯,武器精良;所以體弱的一方自然要處於下風,身上要受點傷。”吳銘很委婉地說道:“而別動隊就象一個刺客,慣於在暗中殺出冷箭,所以以少勝多地例子並不適合與正規軍地作戰相比。”
“我是華盛頓郵報地記者,據日方的報紙描述,您率領地別動隊是一支怯懦的、卑鄙的、慣於偷襲的刺客部隊。”一個美國記者站起來提問道:“是缺乏騎士精神的無賴部隊,請問劉將軍,您對此有何議論?”
“如果說我們怯懦卑鄙,缺乏騎士精神,那麼日本軍隊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的
作何解釋?”吳銘冷笑道:“況且刺客和無賴的子彈愛國精神,而且作用會更大。有進刺客的一顆子彈可以挽救無數的生命,甚至可以結束一場戰爭。雖然行刺不是什麼讓人感到舒服的事情,但戰爭更讓人痛苦。在您的祖國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聯邦的李將軍倚仗他的軍事天才,把戰爭拖延了數年之久,如果當時有一位刺客能把他暗殺的話,貴國會少死很多人,少損失很多,不是嗎?”
“我是英國泰晤士報的記者,假設溫格特遠端突擊學校的學員能組建一支別動隊,請問劉將軍,您有把握戰而勝之嗎?”一個英國記者站起來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