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先生與越飛君的聯合宣言上說得最清楚:“孫逸仙博士以為共產組織,甚至蘇維埃制度,
事實均不能引用於中國,因中國並無使此項共產制度或蘇維埃制度可以成功之情況也。此項
見解,越飛君完全同感,且以為中國最要最急之問題,乃在民國的統一之成功,與完全國家
的獨立之獲得。”概括言之,中國革命的性質是全民性的國民革命,任務是內求統一,外求獨
立,而就革命動力言,城市市民與鄉村中小地主及自耕農都佔極大數量,這些階層對外積極
反對侵略,對內並不代表妨礙統一之封建勢力,所以除去封建的舊勢力而外,廣大國民群眾
都是這一革命的積極參加者和擁護者。
中國共產黨雖亦見到這些基本問題,而並沒有深切的瞭解;因此,經常以急進的主觀上
之幻想,代替中國社會發展之客觀條件,機械地瞭解民主革命的陣容,只有循著蘇聯十月革
命的唯一途徑。更錯誤的是不瞭解革命客觀形勢,基此而採用諸多錯誤政策,客觀上對於可
能參加的廣大革命力量,竟予以過當的摧折,直至九一八民族危機之嚴重性明顯呈現時,仍
是如此,而在今天,亦未曾表裡一致地改正過來。
複次,中國國民黨領導之對內統一運動,其目的原為反對封建割據,亦系形成全民對外
之先決條件,應當確認其為進步的革命步驟。中共昧於此義,貿然將階級鬥爭和民族解放,
勉強地予以聯絡,並強調階級鬥爭愈深入,民族解放愈迫近成功之說,處處以階級利益抹殺
民族利益。這一切與國民革命不能調和之基本觀點,在理論與事實兩方面,均已確證其誤。
第二,以上是說明中共對於國民革命理論的錯誤見解,基於此種見解,於是對於中國國
民黨之認識,亦極不正確。中共初則認三民主義為反動思想體系,而認國民黨只是代表地主
資本家的階級政黨,繼又認國民黨為法西斯主義之分派,國民政府為親日賣國政府,但就三
民主義的本質言,就國民黨的組成成分而言,就國民政府及蔣先生之過去政策而言,此諸估
計顯非事實。中國國民黨實繼承中國革命史上之優良傳統,它推翻滿清專制政府,創立中華
民國,北伐後逐漸完成統一中國的任務,迄今尚擔負著神聖抗戰建國的重任。即以此次抗戰
而論,舉國上下,一致奮起,為中國歷史上所僅見,將士犧牲者為數在五十萬人以上,尤復
再接再厲。此諸明顯事實,無論何人,均不得不承認此為蔣先生領導成功之明證,國民黨革
命精神發揚之例項。尤有進者,蔣先生為舉國一致所公認之最高領袖,當此國本飄搖,千鈞
一發之際,挺身肩負此民族興亡之重責,忠誠謀國,中外同欽;凡我國人均不應藉口某些枝
節問題,吹毛求疵,別謀發展,以快私圖。所以那些認為國民黨具有兩面性,在目前抗戰是
革命的,抗戰勝利後是不革命的謬誤觀點,不僅否認由抗戰勝利而展開之革命光輝,而且對
於正在進展中的抗戰建國之偉大工作,亦必然予以嚴重損害,此則可以斷言者!
第三,中共對於中國革命之錯誤判斷,對於三民主義國民黨及其領袖之固執成見,於是形
成其一般策略路線的連串錯誤,中共本身組織之缺陷與退化,亦隨此錯誤路線而愈益充分暴
164/166
… Page 501…
《我的回憶》第三冊
露出來。
中共策略路線錯誤之具體表現,即為不顧革命所需要的客觀條件而爭取領導權的鬥爭。
自民國十六年以來,中共更提出蘇維埃政權口號,採取以鄉村包圍城市的暴動政策,爭取所
謂一省數省首先勝利,十年以來,現已證明,所謂蘇維埃口號完全與民族利益背道而馳。就
共產黨本身組織言它久已退出產業區域,走向偏遠地帶,失其應有之群眾基礎,它已起了質
的變化,已經不是甚麼無產階級的政黨,不斷的在進行軍事陰謀與暴動,以從事持久的阻撓
內求統一與外抗強敵的鬥爭。
第四,抗戰發動以後,全民族之迫切要求,為精誠團結,一致抗日,中共主張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