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派蔡陽引軍在左,曹洪引軍在右,自己自引夏侯淵、李典、樂進、典韋四將入城,黃昏十分飽食戰飯,裝將士翻身上馬,李典突然進言道:“主公且在城外,容某等先入城去,一探究竟。”
曹操喝道:“吾不自往,誰肯向前!”遂當先領兵而入,夏侯淵、李典、樂進、典韋四將怕曹操有失,僅僅相隨左右,其餘兵卒也緩緩入城而來。
月光未上,時約初更,只聽得西門上吹螺殼聲,城中大喊,西門上火把燎亂,城門大開,吊橋放落,曹操爭先拍馬而入,直到州衙,路上不見一人,曹操情知中計,急撥馬而回,大叫道:“中計陳公臺之計也,速速退兵!”
第1卷:叱吒三國 第73章:主公何在?
第73章:主公何在?
州衙中一聲炮響,四門烈火降天而起,典韋使雙戟在曹操馬前,聽得金鼓齊鳴,聲喊如江翻海沸,東巷內轉出張遼,西巷內轉出臧霸,夾攻掩殺。
曹操敗走北門,道傍轉出郝萌、曹性二將,又是廝殺一陣,曹操急走南門,高順、侯成二將攔住去路,典韋怒目咬牙,衝殺過來,高順、侯成倒走出城。
典韋殺離了吊橋,回頭不見曹操,翻身殺入城來,門下正撞李典,典韋急問道:“主公何在?”
李典回答道:“吾亦尋不見。”
典韋眉頭一皺道:“汝在城外催救軍,我入去尋主人。”
李典在外去催救兵,典韋左衝右突,殺將入城,還是尋不見曹操,於是復又殺出城來,壕邊撞著樂進,樂進問道:“主公何在?”
典韋答道:“往復兩遭,尋覓不見。”
樂進道:“一同殺回,去救主公!”
典韋、樂進兩人來到門邊,城上火炮滾下,樂進馬不能入,典韋衝煙突火,又殺進濮陽城內去尋曹操,如此往來尋了三遭,真可謂是,世之罕有啊!
曹操先前見典韋殺了出去,便想隨後殺出,不料卻被四下裡的人馬截住,不得從南門出,只能轉走北門,火光里正撞見呂布挺戟躍馬,追殺曹兵,曹操加鞭縱馬而過。
呂布從後拍馬趕來,用戟於曹操盔上一擊,喝問道:“汝可知曹操何在?”
曹操反指前面一人道:“前面騎黃馬者便是曹操!”
呂布棄了曹操,拍馬趕前面的假曹操,曹操撥轉馬頭,卻望東門而走,此時正逢典韋,典韋大漢道:“南門已崩,可急出東門!”
典韋殺條血巷,到了門道,火焰甚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紅罩,典韋用戟撥開,飛馬冒煙突火先出,曹操恰好來到門道邊,城樓上崩下一條梁木,正打曹操戰馬後胯。
戰馬當即倒地,曹操用手託梁,倒放火中,手執梁臂,髭鬚發盡都燒燬,典韋到壕邊,正逢夏侯淵,兩個同入救起曹操,突火而出,夏侯淵即抱曹操於馬上,典韋殺條大路而走,曹兵與呂兵在城外相互混戰,一直殺到天明,曹軍兵卒自回營寨。
回到營寨,眾皆拜於地上,與曹操稱賀,曹操仰面大笑道:“誤中匹夫之計,吾必當報之!”
郭嘉獻計道:“計可速發,必擒呂布!”
曹操的小眼微微一眯縫,定計道:“使人去呂布寨,報吾已死,呂布必來攻之,我在伏兵於馬陵山中,候呂布兵半渡而擊之。”
郭嘉讚道:“真良策也!”
於是令軍中發喪,詐言曹操以死,早有人來濮陽報曹操被火燒傷肢體,到寨時已身死,呂布隨即點起軍兵,殺奔馬陵山來,將到曹寨之時,一聲鼓響,伏兵四起,一場混戰,呂布死戰得脫,敗走回濮陽,兩邊拒定,各不進兵。
當月,蝗蟲四起,食盡禾稻,關東一境,每谷一斛,直錢五十貫,人民相食,曹操糧盡,引軍回鄄城屯住,權度歲荒,呂布亦引兵出,屯山陽就食,因此二家罷了刀兵。
曹操、呂布兩方打得正酣,陶謙此時卻在徐州身染重病,遂請糜竺、糜芳等人議事,陶謙欲將徐州讓於劉備,劉備仍不肯受,一眾官員俱都懇請劉備,不多時陶謙氣絕身亡,因此玄德領徐州牧,糜竺、孫乾等輔之,劉備盡取小沛軍馬入城,出榜安民,一面安排喪事,謙亡年六十三歲。
後有詩讚曰:
徐州太守陶恭祖,聖世巍巍樑棟材。報國有心扶漢日,愛民秉政立堯階。
知人克己勤三讓,盛德芳名播九亥。奸黨未除身已喪,忠良聞說痛傷懷。
曹操在鄄城得知陶謙已死,劉背劉玄德領徐州牧,心中大怒:“冤仇不能報,汝不費半箭之功,坐得徐州!吾必先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