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部分

皮,生長得還挺旺盛。孫鏡還揭開看了看,半尺厚的腐殖土都是成塊狀的,草皮明顯是專門種植的。不過這也是一個好辦法。

這張春是真下了本錢。

李家灣,現在的新民村整齊的住房,寬闊的道路,晚輩的公共設施。只能暗自嘆氣自己還是遠遠不如他。幸好搬走了,要不然還不知道會弄成什麼樣子。連百民巷的那幫人現在也不得不縮在利民農場裡,和泥腿子們過一樣的生活。

而且這新民鎮還有漢口才有的腳踏車,大多是女人和年輕人騎著,風一樣地往鎮上跑。

這些人已經很少有辮子的了,大多都是很短的頭髮。一問才知道,張春兩口子加上整個革命軍、經常下鄉的學生都是這種髮飾,加上軍裝改的便服和學生裝改的女式衣裙,這成了新國民的時髦裝扮。

這些年輕人身上散發著青春的氣息,女孩子們臉上也都是自信的笑容。活力,劉英感到了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活力。而不是外面被壓抑,低頭順眉的暮氣。

新民鎮,已經多了幾家廠子,只是廠子被樹木嚴嚴實實地遮在後面,你看不清虛實。

街道很整齊,算上兩旁下水道的蓋板,已經比漢口的街道還要寬闊。街道兩旁還有三米多的綠化帶,然後才是人行道和各家的房屋。樹是剛栽的,種類非常多。顯然也是專門培養出來的,因為都一般大小。樹下是絨絨的草皮。下水道里有嘩嘩地流水聲。原來各家各戶通上自來水。也正是水把小鎮帶活了,水把汙垢帶到處理廠,由那裡過濾,一部分殘渣進入沼氣池發電,一部分進入處理廠進行淨化。而電帶來水,帶來工廠,帶來工人。張春把這種發展叫做迴圈。

居民的樓下一層多了很多商店,主要買一些鎮上不生產的日用品,小吃店,洗髮店,一些手工製品什麼的。

另一側的工廠樓房的第一層是銷售產品的櫃檯,已經有一些產品在銷售,但是不多,似乎還是試用品。

一個農貿市場正在修建。

兩年時間,雲龍鎮變成了新民鎮,完全變了一個樣子,它在向輕工業小鎮的方向發展。

劉英上船前往南張街時嘆了口氣道:“現在我相信你說的那句話,給你十年時間,還真的能辦成你想辦的事情。”

張春微笑著不回答。

沿河就看見公園裡幾個男男女女,年輕人坐在岸邊看書。很用心的樣子。

“農學院的學生還要到這裡來?”劉英奇怪地問。

張春有些尷尬地說:“那是紡織廠、油脂廠、日化廠的研究員,廠子要麼原料不足,棉花還是小苗呢,要麼還沒建好。我讓他們每七天必須休息一天,不然都成書呆子了。事實上,你看,他們還是書呆子。”

“開工不足?為什麼不收購棉花和棉籽。”

張春看了王家集鄉長一眼說:“現在原料都在大戶手中,別人卡我脖子呢。”

劉傑大笑:“就準你卡別人脖子,不準別人卡你脖子。有這麼好的事情?”

南河,河上來往的上船很多,以至於和兩邊設定了航標。南河的河床經過了清理,航行頗為通暢。

南張街首先入眼的就是楊家客棧太白樓,罕見的四層建築,飛簷斗拱,古色古香。與新民鎮的簡介風格不同。這裡完全就是傳統建築的樣式。整條街的風格都是一模一樣。

雲龍鎮被焚燬後,太白樓放棄了新民鎮,因為那裡成了工業小鎮,而南張街是商業小鎮,這才是酒店客棧生存的土壤。再加上張春推薦,楊家就選了這裡,非常顯眼。楊家的土地已經賣給了張春,他們專門從事商業。

南張街的街道狹窄多了,不過一樣整潔,沿河的小商販已經消失,那裡成了綠化帶。有一些人在石桌石凳上納涼。這裡河邊的楊柳就大多了,高大的垂垂楊柳,顯得詩情畫意。各種山貨、米店,油鹽醬醋茶,鍋碗瓢盆,五金小工具都在這裡找得到。一家家商行林立,再往前就是碼頭,碼頭上停著一溜商船,一船船貨物上上下下,十分繁忙。商鋪的後面似乎是貨場和倉庫。上下的貨物都是從裡面用人工搬出來的。

南河上來往的商船比雲龍河多多了。不過這些商船一般都不過橋。

南河橋古色古香的樣子,一些騾馬隊正拉著用帆布蓋好的貨物,過橋沿著河畔的公路走向石女山方向。

劉英過了橋才找到碼頭下船。穿過南張南街,利濟醫院的規模擴大了兩倍,因為這裡還有兩塊牌子,新民醫學分院和新民衛生基金會。街面上還有一排房子,是新民醫藥品公司,出售的主要是醫用酒精,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