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張街四個村落。
結果這四個村落選上的佔了大部分,加上學生兵,總共湊齊了二百四十八人。三個排長是張明、張亮、趙定剛。警衛排排長是張天。醫療隊擴充為九個人,張月為隊長。測繪班九個人,張峰為班長。炊事班擴充為九個人,吳福為班長。
每個排分成三個戰鬥班一個偵察班。
學生兵也叫教導隊,主要是農學堂教導隊畢業生。
召集的新兵除了炊事班以外,全部在三個排,用老兵帶新兵。
掃蕩雁門口期間,徐振福帶著石女村張霖越的十個民兵駐守在雲龍河衙門。這有些大材小用,因為徐振福可是當過副將的人。
雁門口,一過十八個山尖,有一個狹長的盆地。零零星星地住著山民。再過去是雲嶺,雲嶺過去就到了白馬的管轄區。
不過雲嶺雖然不如石女山險惡,但局勢比石女山還要複雜。那裡有十多股五百人以上的土匪。所以控制雁門口只是第一步,張春在雁門口把山民集中起來,建立一個行政村才算是站穩了腳跟。
張春讓三個排帶著一半的炊事班回紫林開始訓練。
自己帶著教導隊以及偵察排駐守在羅漢嶺,前往縣城的古道就在羅漢嶺上。羅漢嶺不高,但是用來防守還是可以的。
由於張春在山民間良好的名聲。四周的山民很快集中過來,達到了一百七十多戶近千人。
這些人多多少少都去過南張街。由於有了南張街,山民的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很多都認識這些學生兵,因為他們經常在南張街巡邏。
張春就讓這些學生兵帶著一部分壯勞力修通通往紫林的道路。以便讓糧食能夠運到羅漢嶺。之所以讓教導隊做這件事,是因為這些學生要學習的不僅是軍事,還要學會在軍事行動後迅速安定地方局勢,恢復地方經濟,為後來的行政人員打好基礎。張春一再強調軍隊是人民的軍隊,如果不學會如何使人民安居樂業,那麼這個軍隊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