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5部分

害人家了。”

張春和麗質對於身體平衡性,要求越來越嚴。對於空氣、飲水、食品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就算是整個核心區的環境都在進化,也還是滿足不了兩個人的需求。當然並不是差的環境張春和麗質就適應不了,相反兩個人的調節能力要比其他人強很多。問題就在心理需求總是向好的方向發展,而不是相反。

張春和麗質艱難維持著生理上微妙的平衡,外人的介入會打亂這一切,同時也會讓外人非常不適應。

這就是張春說得不要禍害郭華的道理。

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哪一個更加重要?張春認為心理需求要更加重要一些,讓普通人享受普通人的快樂。

張春和麗質不同,他們從小就生活在一起,很多習慣和想法都同質化了,只要兩個人待在一起,儘量長時間地待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心理需求。其它都是附帶的。

第十四章 希望

核心區的環境越來越好,食品越來越豐富,這裡生活的人的健康狀況要比外面的人強很多,加上常年的鍛鍊,讓學生們的精力要比外面的人旺盛很多。董必武確實有些跟不上這幫精力過剩的孩子們的節奏。

除了身體跟不上,新民大學對於任何一件事物都要放在大系統條件下進行調查分析的訓練已經深入學生們的內心,這使他們剖析事情本質的速度飛快,而且很少有遺漏。董必武跟不上他們,也就不跟了。他只能從宏觀上對這些孩子進行協調,這種協調效果非常不錯,讓董必武很快就有了一幫跟屁蟲。

董必武只有苦笑,他很清楚,自己比他們多了十幾年的經驗,要是大局觀都沒了,也就不用混了。

只是在這個過程中,董必武獲得的比同學們要多得多。比如革命這個字眼,在革命黨內,很多時候只是一句口號,一個思想概念,要怎麼樣完成革命,大多都是武裝推翻現有政府,實現民主而已。

可是到了學生們眼裡,革命的含義要現實很多,舊的思想觀念,舊的認識世界的方法,舊的農業、工業、政府機構、人口結構、社會制度等等,所有舊的東西,都需要“鼎故革新”,都需要繼承與發展。甚至發展就是最大的革命,因為它改變了人們的一切,難道不是最大的革命嗎?

董必武總算明白張春要他來學習的意圖。他也明白了劉英說的希望是什麼。那就是整個轄區,無數滿身朝氣的孩子們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你根本無法阻擋。這就是希望,一個國家的希望。

六月,沙洋縣大豐收,僅僅水稻的單產,普通人家平均也達到了450公斤以上。水稻所在水稻產量和品質之間採取了平衡措施,不然水稻產量還能更加高,同時大部分水稻田裡都養了一些魚類,小到泥鰍,大到鯉魚。水稻所試圖營造一個完整的生物小環境,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機率。

而相鄰的鐘祥,糧食產量簡直不能看。

董必武帶著一幫小屁孩,還有一個班的戰士從沈集出發,一個村子一個村子地向鍾祥走過去。那裡已經有了工作組在進行工作,戰士們用儀器測量並順便給農民們分地。速度快得驚人。還能把道路什麼的馬上規劃好。通向沙洋的道路已經修好,雲龍河過了王家集向上五六公里就到了丘陵地區,河道只和南河差不多,有了修新民大橋經驗的建築隊,對修這點小橋不在話下。路上有不少來往的商販。

過了舊口鎮,就到了大柴湖,漢江大堤還是幾十年前修過的,大柴湖裡星星點點還有住著人的陸地。但是現在看來,張春根本就沒有把大柴湖變成良田的打算。

湖區的人正在集中到一些規劃好的村莊,大柴湖新修了一道堤防,可以把洪水重新導向漢江。這意味著張春在這裡人為製造了一個大的洩洪渠和湖泊。大堤還沒修完,農民們正在搶收搶種。

“這是萬畝良田啊。”董必武看著庫區已經註定要荒廢的土地。

“放棄了也沒什麼,這裡照樣會成為萬畝寶庫。農林牧副漁,農業不是那麼狹隘。漢江在這裡拐成s型,十萬大山裡彙集的水,想強行擋住,費時費力。我們不跟老天搶。”回答的是一個叫做方新的小夥子。是實習小組的副組長。他是學環境學和水產學的。

“是啊,我們以前想得太狹隘了”。董必武點頭。

“森林,湖泊,溼地都有他的用處。就看你怎麼運用。雲龍河的兩岸開始恢復植被,雨水降下來,要經過植物的攔截,然後才會慢慢向外滲流,一場雨下來,以前可能幾個小時之內就會傾瀉到河裡面。但是現在不行,至少三天。甚至更加長的時間。雲龍河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