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只是書生氣太濃。
新民學院的學生都喜歡下鄉做實際工作,不管是文學,還是繪畫,他們的作品都帶有“泥土”氣息,政治宣傳的成分總是很濃。比如蔡威廉的畫都是人們在勞動第一線的情景。這是胡適不喜歡的,他認為讀書人應該做讀書人的事情。年輕人就是應該體育娛樂交朋友,社會責任是成年人的事。
張春笑笑不說話。他感覺到了胡適的不適應,很可能會道不同不相為謀。
問題是,胡適對於平級之間也許還有那麼一種“直爽”。但是面對張春、蔡元培、梁啟超這些實權人物時,就都是有話留三分。
張春在文藝學院講課時強調文藝必須服務於社會。是整個社會系統的一部分,不能搞什麼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東西。可以綜合提煉。但是不能不真實。文藝要強調社會的基本道德,不同於舊社會的封建思想,但是新思想必須從生活實踐中淬鍊,不能照搬西方的一套。中國人要熟讀中國的歷史,對於歷史上形成的思想除了批判,還要有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於西方的思想也是一樣,這樣才能形成中國的新文化。
這片演講登載在《新民報》上,看得出來胡適非常反感。但是他就是不說。
這讓周樹人和陳慶同非常瞧不起。
張春不是聽不見意見的人。周樹人看不慣,有意見都是直接說。陳慶同接受能力超強,他會想辦法搞清楚張春的說法的正確性,然後再毫不留情地修正。很多時候連招呼都不打,張春找來了,也是堅持自己的意見。不過從目前看,陳慶同的這種查缺補漏的工作非常有必要,只要他堅持派人到一線去調查研究,一般不會犯太大的錯誤。
胡適卻悶在肚子裡。他呆在一個自我的空間裡不願意出來,除非他自己想通。
張春不容許文藝學院的學生搞脫離群眾的那一套。胡適的個性決定了他接受會很慢。如果不是蔡元培堅持,張春完全有可能讓他讀兩年大學,跟著學生下鄉做工作。
胡適對於文學院在新民大學中的地位偏下也不滿意。因為歷史原因,儘管張春竭力改善,但是學生們還是偏向理科一些。“實幹興邦空談誤國”八個字的校訓深入人心。
同樣堅持自己觀念的還有李大釗。只是李大釗比胡適要現實多了。
李大釗幾乎每期新民報上都有介紹社會主義學說的文章。不過他更加像一個史學家,從空想社會主義。到拉薩爾主義,都一一介紹。他比較認同馬克思和恩科斯的科學社會主義。認為張春走的就是這樣一條道路。
李大釗還在研究資本論所表現出來的哲學體系和中國諸子百家所建立的哲學體系中的異同。指出後來中國社會獨尊儒術是不正確的。中國的憲法把“獨尊儒術”寫進去,是不對的。儒道法墨兵家都是需要繼承和發揚,甚至陰陽家也有可取之處。後來李大釗主要精力轉向了中國歷史上各時期政府職能的演變以及優劣。他對儒家意見非常大,直接批駁說程朱理學是最壞的學說,是把中國帶到今天的罪魁禍首。
李大釗一直在沙洋縣政府工作,這個人的品性、學問沒得說,很受工作人員的尊敬。他對大他八歲的妻子尊敬得很,住在縣政府大院裡面。沙洋縣的土地約法快要期滿,所以李大釗正在協助郭華籌建沙洋縣政府的工作。
沙洋縣的政府機關已經形成,絕大多數都是年輕人。政治協商會退舉到第二位,因為團體協商還是有一定的侷限性,除了各行業之間需要協調以外,各個地區也需要協調;團體協商做不到這一點。所以按照周希哲的構想籌備成立人民代表會議,就是由各地方選舉一定數額的人民代表,到沙洋縣參加人民代表會,主要是透過年度、五年和十年的規劃。這個規劃由各團體或者個人、政府提出,由政治協商會先透過,避免在正式的人民代表大會上爭執不下。
這一套政治體系是基於張春的政治協商機制,由周希哲首先從法學角度提出來,李大釗慢慢補充完成。郭華不管這些,她主要是各政府機構設立以及機構執行。郭華是一把鋒利的小刀,李大釗有變成拿刀的手的趨勢。
因為沙洋的政治實驗,未來可能會逐步推廣,所以李大釗非常小心。
八月,北京政府正式向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宣戰,廢除中德、中奧條約。
《新民報》很罕見地支援了這個決定,並宣稱應該廢除所有不平等的條約。
九月,孫中山在廣州組成國會非常會議,會上選舉孫中山為大元帥,唐繼堯、陸廷榮當選為元帥。隨後湘南宣告獨立,組成護法軍。北洋進剿,兩廣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