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邊界也只是雙方的前線指揮官經過反覆的爭奪後,預設的結果。這對於弱勢一邊的英印,已經幾次利用這個安全區反擊成功,才得以維持巴基斯坦的戰線。
蘇聯正是因為這個尷尬局面而不得不把打擊方向轉向了以色列。
現在以色列人要聯合英印對付蘇聯,印度自然求之不得,因為英國本土支援越來越少的英屬印度支那在這一地區非常孤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至於猶太人要去招惹中國而倒黴。英印軍隊只是暗中笑話而已。
中國口岸開放以後,印度人和英國人逐漸找到了和中國人做生意的辦法,中國對於礦產品,各種稀奇的動植物品種,糧食產品有一定的需求。而中國電子產品只有少數國外能夠使用,比如中國的電視機,實際上已經不是電視機,而是電腦與資訊網路系統的結合。沒有資訊網路,以及數字訊號,買了也沒有用。而且它還是有線的。
中國的一些家用電器,比如榨汁機,榨油機,一些廚具需要的電壓是二百二十伏,而印度的電力系統非常混亂,但是大多數因為發電機功率的問題,只有一百一十伏。所以這些電器在國外一般人用不了。
這些電器一般人也買不起,用得起的是一些高種姓富貴人家。猶太人和英國人專門為他們生產一種穩壓器,能夠穩定輸出二百二十伏的電壓。為了這比生意,政府居然沒有對發電廠和發電機進行改造和升級。
製造差異才能夠獲取更加多的機會創造財富。這一點是資本的共識。同時,中國的這些產品對於英國和以色列的一切企業,如飲料廠和食用油廠是一個威脅。不大規模提供中國產品的電力,能夠消除這種威脅。富人們當成奢侈品來使用,卻不會影響到這些產品的市場。
中國對於商人在國外攪得風生水起,並沒有進行控制。為什麼要控制,這種畸形的經濟只會拖住西方的科技進步,並把科技朝向死衚衕上面去引。比如穩壓器其實是一項非常不錯的技術,中國在各個領域都把穩定電壓的技術嵌入進去。可是西方卻把它打造成一種產品,加上一些華而不實的包裝,用來賺錢,並且還將繼續在怎樣賺更多年錢而繼續發展下去。
西方用得上,比較暢銷和時髦的是腳踏車,手錶,光學照相機等等產品。中國把這些商品價格定得很高,全部成為了只有極少數人才能使用的奢侈品,並且只用新民幣進行結算。而新民幣在國外的黑市匯率已經非常高了。因為新民幣不和金銀或者美元英鎊進行兌換,而是直接用商品進行兌換。獲得新民幣可謂費時費力。這就造成了通向中國口岸的道路上,都是排著長龍的一輛輛汽車。裝載的貨物主要是非金屬礦石,磷鉀鎂矽和石墨等等。也有鋼鐵,但是鋼鐵對於西方來說是戰略資源,路上都設了哨卡對偷運鋼鐵礦石或者礦粉進行檢查。
賈巴里就在這樣的一個哨卡里找到了工作,就是把軍方攔截一些貨物搬卸下來。
他們不知道的是,在中國,鋼鐵已經不是最重要的戰略物資,中國對於金屬礦的需求很廣,因為合金得到了大規模的運用。同時對於農業有幫助的磷礦和鉀鹽也非常歡迎,因為這些礦物除了農業用以外,還有很多其他用途。印度產的這些礦石裡面就含有很多稀有金屬,在別的國家看來那就是廢渣,可是在中國都是非常有用的東西。
另外就是食品交易,中國的肉製品,食用菌,也是西方難以拒絕的食材,價格也非常貴。不過中國不收購印度的生產的糧食,因為達不到農業部的質量要求。
所以從中國口岸向外延伸,形成了一條頗為古怪的經濟圈。繁榮中有著一種怪異,對於見慣了平衡的經濟結構的陶晶來說尤為如此。因為這種經濟結構完全是因為口岸和利益需求而產生的。這些需求很大程度上是中國政府一種潛在的掠奪政策。
陶晶覺得不合理,但是商人們卻覺得這很合理,因為商業是建立在利益至上的,商人就是為了追逐利益而生,對於他們來說,這裡充滿了各種機會。為此他們不惜賄賂軍方,和軍方和政府聯合在一起,打擊那些沒有實力的個人投機者,以達到壟斷口岸交易的目的。
各種路卡就是各地方勢力進行利益交換的地方。(未完待續。。)
第一百二十七章 魔鬼的小刀
賈巴里這些人一旦放棄了士兵的身份,士兵的痕跡很快就消失了。走在車來車往的路邊上,滿身都是灰塵,不過以前的職業特點就顯露出來,藝術家就像藝術家,貴族就是貴族,工人就是工人。這幫人在一起有共同的目標還好,一旦失去目標,就爭吵不斷。大部分人不想走了,而是開始各自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