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6部分

若孫先生,南方護法軍政府真的要這樣,那隻能說明他走上歷史反面,只能說他必將被人民所推翻。若真出現這種現象,領導這個政權的不論是孫文先生,還是蔣。。,還是將來那個領導,都將如此。

太炎先生,滿清推翻後,難道大家忘記同盟會誓言嗎?“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在推翻滿清統治中,不僅僅同盟會會員,革命同志前仆後繼,更多的是像保路運動中保路同志軍,普通市民,大家前仆後繼,都是為了實現這個誓言。

怎麼在革命成果後,公然背叛這種誓言呢?

說道這裡,楊興雙手支在椅子上,一邊大口出踹氣,一面想到老毛所搞的減租減息運動。

湖南政權掌握在軍閥趙恆錫手中,老毛一介書生,發動各地農會減租減息,不借助一些非正規力量,如此怎麼能夠成功。

國民黨一些頑固派竟然因此而非難農會,非難老毛,造成國內分裂,國共內戰,如此才有幾十年戰爭啊。

如果仔細想想,作為CCP人的老毛,當時執行的不過同盟會宗旨“平均地權”而已,而歷史證明,中國要改變虛弱狀態,必須進行土地改革。

但大家錯過了減租減息這一最為溫和的土地改革方式,到最後,全國爆發更為革命的土地改革方式。

大家可能認為東方這是為老毛辯解,說句實話,東方很少認同老毛,但是對減租減息運動,還是頗為讚賞的。

不說別的,蔣介石逃到臺灣,不是也搞了土地改革嗎?蔣介石在臺灣推行土地改革,包含三部曲(要宣告,東方在小說中土改方法,絕對不是抄襲蔣介石的,而是結合自己寫作心得,如後世一些做法。如土地所有權,經營權。):

第一部曲:實行“三七五減租”。意思是地主對佃農的租額不得超過全年收穫的37。5%,所以簡稱“三七五減租”。為什麼要定這個比例呢?當局是這樣計算的:農田普通收穫量中,種子、肥料和耕作中其他成本費用要耗25%,扣除這部分,餘下的75%地主與農民平分,各得37。5%。所以就叫“三七五減租”。此外還規定,地主出租土地,租期不得少於6年,期滿必須續租,不得隨意撤租升租,保障佃權的相對穩定。農業歉收時,地主應臨時減免地租。同時對佃農也作了一些規定,如佃農地租積欠兩年的總額時,地主可以撤佃。“三七五減租”從1949年4月開始,

根據當時的統計,因為減租而受益的佃農有近30萬戶,佔全省農戶總數的44。5%。“三七五減租”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利於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由於租率下降,也導致了地價下跌。這為進一步實行土地改革創造了條件。

第二部曲:實行“公地放領”。臺灣光復後,從日本人手裡接收過來的耕地叫“公地”。從1951年開始,臺灣當局將這些“公地”陸續賣給農民,地價為耕地正產品全年收穫量的2。5倍,為了不受貨幣貶值的影響,以實物計算,全部地價由農民在10年內分期償付,不負擔利息。受領農民只要連續交納10年地租,每年交納的租額正好等於每年應交納的地價,10年期滿,耕地即歸農戶所有,公地放領到1961年辦理完畢。

第三步曲:實行“耕者有其田”。為了防止地主隱瞞耕地,臺灣省政府從1952年1月到1953年4月將全省地主耕地進行重新丈量,登記造冊。隨後頒佈了“實行耕者有其田法條例”,主要內容有:地主可以保留相當於中等水田3甲(43。5畝)或者旱地不超過6甲,超過的耕地一律由當局徵收後放領給農民;徵耕地價也是按耕地主要產物全年收穫量的2。5倍,當局用債券和股票的形式支付給地主。對於地主來說,“耕者有其田”政策,帶有一定的強制性,除按規定予以保留的土地外,其餘全部徵收放領。

縱觀臺灣的土地改革,基本上是以有利於農民的方式解決了農村的土地問題。但是,臺灣的土地改革對封建勢力的打擊是十分溫和的。土地改革雖然使得地主失去了土地,但他們搖身一變,成為持有股票的資本家。後來,隨著臺灣經濟發展,股票不斷增值,這些人也都發了財。所以有人說,臺灣土地改革是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地主尤其是大地主的經濟利益。

可以這麼說,要解決中國問題,要大力發展實業,除了土地改革外,別無出路。

接著,楊興又想到前世房地產,想著想著,臉上露出一絲嘲弄的表情。

也許這輕微的笑聲打破兩人間僵局,章太炎也如鬥敗的公雞,長嘆道:楊督軍,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