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0部分

在審判書上,有四川父老的證明,有洋人的證詞,可以說證據確鑿,不容梁啟超不服。

此外,各地同情劉存厚之聲音此起彼伏,如此劉存厚怎麼可能遭到什麼實質性處罰,戰場上,士兵出於義憤,又能怪誰呢?

此時段祺瑞雖然已經掌握北京政局,由馮國璋以副總統身份繼任大總統,而自己則就任國務院總理。

但是黎既去職,黨人失主,勢不能無所觖望,於是唐紹儀、汪兆銘等,同詣上海運動海軍總司令程璧光、第一艦隊司令林葆懌,否認國會解散後的政府,即於七月二十一日,宣告獨立,並且率部南下廣東,以與早獨立與中央的廣東督軍陳炳坤會合。

段祺瑞、徐樹錚等人也紛紛接到吳光新的密電,電文之中好像有川軍鼓譟有利知情者作證,有為劉存厚開脫之嫌疑。

但是,在證詞中,最為重要的有兩位洋人證詞,要知道,這兩個乃是英法駐成都臨時代辦,即使段祺瑞、徐樹錚有所懷疑,也不敢得罪洋人。

另外,楊興好像與劉存厚達成某種協議,楊興全力保證劉存厚安全,而劉存厚則全力支援楊興統一四川軍政令。

看到這裡,即使段祺瑞想追究劉存厚責任,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要知道,在應對護法運動,段祺瑞也早如熱鍋上螞蟻,坐立不安。

要知道,此時段祺瑞雖然經擊敗張勳回到北京,以共和再造的功臣成為民國總理,但是為了保證自己武力統一中國得以實現,段祺瑞竟然拒絕恢復臨時約法,拒絕召開國會。

在廣東,孫中山等人通電反對,正準備積極護法,段祺瑞採納徐樹錚的意見,採納梁啟超建議,準備另行召集“臨時參議院”,重新制定國會組織法和選舉法,選舉新國會,以達到他取消國民黨議員佔優勢的舊國會和廢除臨時約法的目的。

此舉引起舊國會議員的不滿,他們響應孫中山擇地另開國會的號召,紛紛南下赴粵。至8月中旬,到達廣州的國會議員已達150餘人。

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