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第七章 秘密外交(6)
凡是與“領袖”的觀念不合拍的東西統統不予採納。創造和天才思想爆發的火花,如果不符合獨裁者的意向,就乾脆棄置一邊,不予重視,一筆勾銷。影響到戰爭的整個程序,尤其是影響到戰爭初期的政治上和戰略上的失誤,其最深根源之一就在於人們在思想上一致地迷信個人。戰爭前夕政治領導人而首先是斯大林的最突出的失算是什麼呢?它們表現在何處?
首先,我認為,最大的錯誤是1939年9月28日簽訂了蘇德友好和邊界條約。一個月之前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看來是迫不得已的和被歷史證明為正確的步驟(沒有“秘密議定書”),當時本應到此為止。在共產國際的決議中,在黨的第十八次代表大會的決議中,法西斯主義被公正地認定是世界帝國主義的一支最危險的隊伍,是恐怖專政制度和軍國主義制度。在蘇聯人的世界觀中,法西斯主義乃是階級敵人的集中的化身。可是突然要同法西斯主義講“友好”?!斯大林和莫洛托夫這樣無原則地墮落到不自覺地為法西斯主義粉飾的地步,人們很難對它作出解釋。期望透過貿易協定、業務往來、經濟聯絡等等來鞏固互不侵犯條約的作用,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採取實際上否定自己原來所有那些反法西斯主義思想觀點的做法,這就太過分了!由於斯大林的干預(他參加了同裡賓特洛甫的談判),德國的兼併計劃沒有受到蘇聯政府方面應有的評價。例如,就在同一天簽署的《蘇德政府宣告》中說:蘇聯和德國“在雙邊協定中表示,結束目前這場以德國為一方同以英法為另一方之間的戰爭是會符合各國人民的利益的”瞾矋矙矠。但是人民有權提問,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容忍德國佔領幾乎整個歐洲嗎?處於一片廢墟的波蘭會同意莫洛托夫和裡賓特洛甫簽訂的雙邊協定嗎?可以想象,斯大林在努力使蘇聯免遭戰火方面走得太遠了。何況這些原則性的讓步並沒有為條約增添什麼內容。只會使法西斯分子更加肆無忌憚而使蘇聯人民不知所措。不能不看到,斯大林在“德國問題”上受到頑固堅持自己片面論斷的莫洛托夫的極大影響。外交人民委員的一系列宣告純粹是給蘇聯人民和我們的國外朋友製造思想混亂。例如,對莫洛托夫在1939年10月31日蘇聯最高蘇維埃臨時會議上所作的受到斯大林嘉許的報告的論點該如何評價呢?
德國目前成了一個企圖力求儘快結束戰爭並實現和平的國家,而昨天還在為反侵略而戰的英國和法國,現在卻主張繼續戰爭,反對簽訂和約近來英國和法國的統治集團企圖把自己打扮成是爭取人民民主權利、反對希特勒主義的鬥士,而且英國政府還宣稱,對它來說,對德戰爭的目的恰恰就是“消滅希特勒主義”進行一場以“消滅希特勒主義”為目的的戰爭,一場以爭“民主”的騙人口號為幌子的戰爭,不僅毫無意義,而且簡直是犯罪我國同德國的關係已經得到根本的改善。在這方面,情況正朝著鞏固友好關係、發展實際合作和在政治上支援德國的和平願望的方向發展瞾矋矚矠
諸如此類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改變方向的做法使人們莫名其妙,使社會意識和個人意識中的階級觀點變形。此外這些論題再充分不過地表現出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在外交上的近視和他們在思想上的無原則性。僅僅因為懷疑思想“不純”就毫不猶豫地將成千上萬的人送去見死神或關進勞改營的獨裁者,在同法西斯主義“握手言歡”時卻表現出驚人地界限不清。儘管共產國際中的許多人不明白斯大林思想迅速演變的原因,但是他們在客觀上也無法影響共產國際的正式立場。1941年6月以前,共產國際一直不同意歐洲一些共產黨和工人黨對他們國家的鬥爭具有反法西斯性質的評價。批評的鋒芒仍然不是指向法西斯分子,而是指向社會民主黨人,說他們是“軍國主義的幫兇”。“結束戰爭”的口號也是無的放矢。不明白怎樣才能“結束”,是在實際上同意希特勒佔領足足半個歐洲嗎?這個問題並沒有得到解釋。
“法西斯主義”一詞曾一度從斯大林和莫洛托夫的政治用語中消失。柏林方面想必是滿意的。難怪在互不侵犯條約剛一批准後,元首於1939年9月1日就在國會中宣稱:“條約在柏林和莫斯科都已得到批准我(希特勒。——本書作者注)可以同意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就此所說的每一個詞。”瞾矋矝矠
斯大林和莫洛托夫的失算是顯而易見的。不惜任何代價避免戰火的願望是合理的,但與此同時在思想上所作的原則性讓步卻不只是給我們的國外朋友造成了思想混亂。更重要的是,蘇聯不斷表示中立,無意中使蘇聯人民迷失了方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