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和貨幣療法已不能解決這個根深蒂固的問題。2007~2008年金融危機的核心完全就是對於金融架構的信任危機。這一關鍵性問題其實早在房地產泡沫破滅和次貸危機爆發前就醞釀已久。這個問題就是在全世界持續蔓延的對資產支援證券市場的信心的喪失。國際金融策劃師哈拉爾德·馬爾姆格倫曾經給這些有價證券,包括抵押支援債券、信用違約互換(一種抵押債務的保險單),以及一系列的信用衍生品,起了一個有意思的名字—“信得過資產”。如果把全球經濟的信用配置比做血液流動,那這些證券代表的就是其中最核心的動脈。而次貸危機引起的信心喪失,造成了這條動脈的嚴重血栓。
在第2章中,我描述了在風險評估和企業資本配置中,證券化如何演繹了其不可或缺的罪惡角色。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金融操作,它作為雙刃劍,一方面推動了全球經濟生產力發展;另一方面卻又危害了全球經濟生產力。次貸危機爆發後,信用市場的削弱讓人大跌眼鏡。這是因為資產支援證券市場實質上經歷了一場買家的“###”。這使全球交易者對手中持有債務工具頗為不安,這些證券的價值只能由信用評級機構來評定,這些機構由於通常依賴數學模型,而不是對資產信譽直接驗證,其評級成功的歷史記錄少得可憐。這場信任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