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比較安全的短期政府債券市場—他們認為即使是高評級的企業債券和普通股也存在著極大的風險。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全球信貸市場將會失靈。正像在次貸危機期間所發生的那樣,驚慌失措的各中央銀行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將會大幅度衰減。
我最後的分析結論是,實際上,在真正出現泡沫時,我們無法知道中國將會如何發展下去,而即使一點小小的震盪也有可能使整個結構坍塌。
為了把事情講清楚一點,我不得不說我對中國的情況抱有一些個人成見。那是因為,在20世紀90年代,我參加了一個對中國水泥的投資小團體。這個小團體包括幾位世界一流的經濟學家,還有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一家中央銀行的現任行長。我們購買了8家中國水泥廠,這幾家工廠都位於中國北方省份,因為我們預計這一地區工廠的基礎設施改造和更新的熱潮很快就要到來了。當時,中國的新經濟才剛剛開始崛起。這是20世紀末葉在中國淘金的最前沿,我們看到了機會,希望利用這種發展激情和機遇來促進企業的發展,並最終能使其在香港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
然而,與我們的期望相反的是,這次投資失敗了。就像在美國工業化開始時期的投資一樣,這裡的###也到處滋生。公司的賬務也因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