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還是全球第一家提供網際網路導航服務的網站,不論在瀏覽量、網上廣告、家庭或商業使用者接觸面上,它都居於領導地位。雅虎也是最為人熟悉及最有價值的網際網路品牌之一,在全球消費者品牌排名中位居第38位。目前雅虎在全球共有24家網站,其總部設在美國加州聖克拉克市,在歐洲、亞太地區、拉丁美洲、加拿大均設有辦事處。SanJoseMercury新聞這樣評價它的地位:“雅虎的貢獻最近乎於Linnaeus的工作。”Linnaeus是一位18世紀的植物學家,他所建立的分類系統有效地劃分了整個自然界。
雅虎發展到今天並非一帆風順。2000~2002年是網路泡沫破滅時期,也是雅虎最難熬的一段時期。在那段時間裡,雅虎處在風口浪尖上,市場上對雅虎很不看好。楊致遠並沒有因此而感到喪氣,相反,他認為這是一個機會。因為在1995~2000年,迅速成長中的雅虎想的是如何跑得越快越好,根本沒有精力回頭做總結。而在2000~2002年這一“網際網路的冬天”裡,雅虎終於有機會停下來思考該怎麼樣生存,怎麼樣成為一個有“地基”的網際網路公司。
這種重新思考,使雅虎品牌沒有被減弱,使用者也沒有減少,並從2002年年底開始加速成長。擺脫危機雖然對楊致遠來說非常艱難,但對他以及雅虎的意義卻是非常巨大的。
同為華人,楊致遠的創業經歷使他很容易成為眾多華人的驕傲,事實上,他也成為了眾多華人的偶像,這同樣也是馬雲被楊致遠吸引的一個原因。但是馬雲更看重的是雅虎在不為人看好的情況下,又重新站起來的耐挫精神。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2001年、2002年。這幾年的日子真不好過,我們阿里巴巴這麼小的公司,在杭州這麼個地方,我們所受到的壓力和阻擊已經很大了。雅虎是全世界網際網路公司的經典範例,free是雅虎想出來的,免費是雅虎想出來的,起泡沫,也是雅虎處於整個旋渦之中,雅虎成為完美風暴的中心。這個中心能夠活下來,能夠頂住來自B2B、Blog的風浪,這個精神真正使我覺得了不起,創業一次不容易,創業兩次,三次,繼續挺進。我真的覺得Jerry(楊致遠)是我的偶像。
1997年,楊致遠和母親、弟弟第一次回到中國內地。馬雲接待了他們,這也是馬雲和楊致遠的第一次見面。楊致遠後來回憶起他對馬雲的第一印象時,說:“第一次見面就覺得他很誠懇,很有雄心,對世界的看法非常強烈。那時我覺得,他以後肯定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說起和楊致遠的第一次見面,馬雲顯然比楊致遠更喜歡外露自己的情感:“楊致遠先生比我小,我們第一次在長城上遇到,感覺就挺不錯。後來感覺就越來越好,有人說我們像朋友,我覺得像兄弟還差不多。”
2005年5月初,從不打高爾夫球的馬雲突然接到同樣不會打高爾夫的UT斯達康(中國)公司總裁吳鷹的電話,相約到美國去“打球”。正是在這次球會上,楊致遠和馬雲原則上談成了關於阿里巴巴併購雅虎中國的事宜,之後進行了長達兩個月的細節談判。
2005年8月11日在併購儀式上,現場背景上貼的正是1997年楊致遠和馬雲並肩坐在長城階梯上的相片,兩人都笑容可掬。馬雲這樣解釋兩者之間的淵源關係:
阿里巴巴與雅虎的合作,可以說戀愛從7年前就開始了,這張照片是7年前楊致遠訪問中國時我們在長城上留下的合影。從那時起,我們的相互欣賞就開始了,而現在,這場戀愛終於有了結果。
*
雅虎這麼多年來還堅強地活著,而且不斷發展。特別在中國,經歷了7年的磨難。我喜歡跟經歷過磨難的公司合作。
金庸教會了馬雲打仗的招數,而楊致遠所具備的激情和遠大的理想,給馬雲創業道路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希望冬天越長越好
人家覺得網際網路的春天來了,我並沒有覺得網際網路的春天來了,其實我自己是這麼看的,我希望冬天越長越好。
為什麼馬雲希望冬天越長越好呢?有兩層含義,一是馬雲認為,從競爭的角度來說,冬天長了,細菌就都死光了,在邊上的噪聲都靜下來的時候,而這個時候阿里巴巴還能站立著,必然獲得所有投資者的青睞,並給客戶莫大的信心。而另一層含義,則體現了馬雲的樂觀精神:
首先我是個樂觀主義者,我覺得有冬天一定有春天,有春天一定有冬天,一年四季都是春天的話,你會過膩的,對不對?我覺得在冬天的時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