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四人幫”在《光明日報》頭版丟擲《永遠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針辦》,文中聲稱,一切修正主義的頭子絕沒有好下場!很顯然,他們把葉劍英和華國鋒當成了“修正主義的頭子”。這實際是公開發出了要篡奪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的訊號。
葉劍英得到這些危險的訊息,以一個戰略家的眼光敏銳地察覺到:“四人幫”奪權已迫在眉睫,解決他們的問題已刻不容緩了。
10月4日下午,葉劍英來到華國鋒的家裡,葉劍英催促這位主要領導人,時間要往前趕:
“國鋒同志,看來事態的發展,不允許我們再等待了。必須當機立斷!”
“是啊,原來設想還有幾天,恐怕來不及了。”
經過緊急磋商、反覆研究,果斷決定:“先發制人,以快打慢,按原先設想的方案,提前採取行動。
當天晚上,葉劍英又趕到汪東興家裡,扼要談了同華國鋒商定的大計,徵求他的意見,並商量具體落實計劃。
汪東興高興地說:“我堅決擁護華總理和葉副主席,你們怎麼領導,我們就怎麼幹。”他彙報了掌握的動態和3841部隊的情況,滿懷信心地表示:
“情況我熟悉一些,具體的事情應該由我來做,請首長放心,我一定做好!”
10月6日晚八時,葉劍英、華國鋒、汪東興在中南海懷仁堂、親臨指揮,以召開政治局常委會的形式,對“四人幫”進行了隔離審查。為了讓不是常委的姚文元參加,以改動文獻的名義,通知他列席會議。張春橋、王洪文、姚文元先後被帶去候審。江青也在她的住處中南海萬字廊201號被抓起來。在行動過程中,由於部署周密,指揮果斷,沒有響一槍,沒有留一滴血,在很短的時間內,不可一世的江青反革命集團就被徹底粉碎了。
從此,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開始了新的篇章!
“百年贏得十之八,老驥仍將萬里行。”葉劍英這位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響應時代的召喚,挺身而出,在江青反革命集團陰謀攫取黨的最高領導權的緊急時刻擔負起組織各方面革命力量同“四人幫”進行決戰的歷史重任,一舉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又一次從危險中挽救了黨和國家,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上譜寫了一曲神秘獨特而又光輝燦爛的篇章。
1 寒門將子之謎
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養育的苦孩子,日後成為揮戈疆場的“常勝將軍”,這其中必然有著不尋常的經歷。是天助?還是人為?
1.1 劉家溯源
——“優人之後”與“皇族之後”
1892年12月4日,劉伯承出生在四川省開縣趙家場張家壩一戶農民家庭裡,因為他出生時曾祖父剛去世兩個月,所以父母給他取名孝生,字明昭。
在封建的舊中國、劉伯承的祖輩也經歷了人間的磨難。曾祖父劉國宇,祖籍四川省雲陽縣,靠種地和打鐵過日子,但仍朝不保夕,日子格外清苦,實可謂寒門,無奈,曾祖父帶領全家人遷至開縣。
祖父劉政富,繼承了父親的產業和手藝,但由於家庭入不敷出;又迫使他學會了吹嗩吶這個為人輕視、但又是當時婚喪嫁娶不可缺少的行業。劉政富除了種田、打鐵,就是四處流浪,流浪的生活使這個農民養成了正直、開朗、助人為樂的性格,加上他比較聰明、靠自學懂些書理,因此在村中頗有聲望,鄉鄰關係很好。
也許是老天爺憐恤劉家的遭遇,也許是劉家不該如此破落下去。有一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劉家竟慢慢地富裕了起來。那一年,劉政富與幾個兒子播種時,錯把早稻種當成一般稻種種上了,誰知這一年大澇,劉家的稻子收割了以後,接連幾天大雨,別人家的稻子都淹死了,但水退後,劉家稻田的餘根竟又長了一茬,這麼一來,劉家賣了點餘糧,再加上織點席子、搞點副業,便漸漸擺脫了貧困。生活中的這一變化,使劉政富“望子成龍”的思想抬頭,他選中了六個孩子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孩子進私塾讀書,這個孩子就是劉伯承的父親——劉文炳。
劉文炳出世的時候,劉家的經濟已有根本好轉,俗話說:
“皇帝愛長子,百姓愛麼兒”,劉文炳得天獨厚,讀了十多年私塾,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執筆編撰過《劉氏家譜》;曾參加過開縣縣試,並考中秀才。在封建社會,哪家子弟考中秀才,社會上公認是一件極其榮耀的事,家中必須大擺宴席,秀才本人也要披紅戴花,騎馬遊街、光宗耀祖。劉家幾輩貧寒,而今出了這麼一個秀才,進而還可以府試、殿試,說不定可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