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為二、三、四、五路司令。
十二月一日,瀘州起義首先爆發。
瀘州的駐軍是四川邊防軍總司令賴心輝的三個旅。駐在長江右岸藍田壩的第四混成旅,基礎為前川軍總司令熊克武第一軍但懋辛部的第二混成旅,以前曾受過劉伯承的訓練和指揮、戰鬥力較強,旅長袁品文,曾是劉伯承屬下的一個連長、思想比較進步、傾向革命,1926年春、中共四川地委就曾派共產黨員鄧作楷做袁品文的顧問,抓部隊的政治教育。後來劉伯承又讓童庸生拿著他的親筆信找袁品文,動員他參加革命,進行起義。袁品文看到劉伯承的手筆,心情非常激動,明確表示願聽從黨的指揮。所以,這個旅成了瀘州起義的基礎力量。
在瀘州的另一個旅,是駐紮在沱江岸邊小鎮上的第十混成旅,旅長陳蘭亭,原是土匪,後來被熊克武的第一軍收編,由於同在熊部,與劉伯承有舊關係,所以,這個旅就成了起義的聯合力量。
在瀘州還有一個旅是第二混成旅,旅長李章甫是賴心輝的親信,思想反動。由於這個旅獨佔著瀘州的稅收財源,與另兩個旅有很深的矛盾,是這次起義的主要障礙。
由於賴心輝對袁品文的活動已有察覺,打算實行“宰割計劃”,把袁品文旅調往江津,因而情況緊急。
賴心輝的陰謀很快讓袁品文識破,袁即刻與陳蘭亭密商對策決定提前起義,並派鄧作楷前往重慶向劉伯承彙報。但是還沒等到劉伯承的指示,十二月一日,袁品文便假借辦理“軍事訓練學校”學生畢業事宜,騙李章甫到蘭田壩自己的旅部訓示,趁機將其扣留、宣佈起義。
順慶駐軍秦漢三、杜伯乾兩個旅,是隸屬於川軍第五師師長何光烈的部隊。何光烈是個既反動又狡猾的傢伙,他發現了秦漢三、杜伯乾的起義行動,便決定秘密逮捕二人。秦漢三、杜伯乾得知事已敗露,便決定十二月三日提前起義,他們在城內與何光烈的兩個團發生了激戰,這兩個團的官兵在革命軍的影響下將團長扣留,投向革命,何光烈僥倖出逃。
順慶起義爆發後,秦漢三、杜伯乾電告駐守在合川的黃慕顏迅速向順慶靠攏,以解燃眉之急。情況突變,正在黃慕顏舉棋不定之時,劉伯承突然出現在他的面前。
根據原定計劃,黃慕顏要以部隊換防為名義調動部隊。現在順瀘起義提前,他們也只有十二月五日以最快速度按原計劃離開合川,在合川歡送會後,劉伯承和黃慕顏一起率兩個團、江防警衛營、特科營和學生隊出發赴順慶。一路上,劉伯承謝絕乘坐小轎,打著傘冒雨和官兵走在一起,談笑風生、和藹可親,還跑前跑後照應部隊,沒有一點舊式軍官的架子。
許多戰士驚訝:“為什麼這位在護國戰爭中曾使北洋軍心驚膽寒的大將,竟是這般平易近人!”官兵們由此更加尊敬他,都願意親近他。
十二月九日,劉伯承、黃慕顏率領合川義軍順利到達順慶。這時起義已經過了六天,順慶已強敵壓境,部隊人心開始浮動。劉伯承的到來,扭轉了開始出現的混亂局面。他召集黃慕顏、秦漢三、杜伯乾三部在果山公園舉行誓師大會,號召起義部隊團結一致,為策應北作進軍、實現孫中山先生打倒列強的的主張,為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封建軍閥、救民眾於水火,為民眾求解放而努力殺敵,奮勇向前。他的講話,贏得了一陣陣的熱烈掌聲,激發了官兵的抗敵熱情。
瀘州、順慶的相繼起義,把四川的各個軍閥震得目瞪口呆。為了扼殺革命,反動軍閥何光烈四處搬兵,派鄧錫侯、劉文輝的部隊圍攻順慶。當時敵人的兵力很強,有李家鈺、陳書農的四個團、羅澤洲的十六個營;而起義部隊則只有黃慕顏的兩個團、兩個直屬營,但連排長都集中在學生隊學習,基層指揮作戰不夠有力,秦漢三也只有兩個團和一個直屬炮營,杜伯乾則更少,只有一個團和兩個直屬連;面對優勢的敵人,劉伯承召集營以上軍官會議,提出放棄順慶,全力解決只有三、四千支槍的劉存厚部隊,待瀘州革命軍北上會合後入陝,接應馮玉祥部隊配合北伐。但由於當時秦、杜兩部的團、營長多是本地人,戀念老婆、孩子,所以不同意放棄順慶,力主堅守。在一時難以統一的情況下,劉伯承只能提出集中力量、攻破敵一路的作戰方案。戰鬥非常激烈,但由守衛順慶城杜伯乾的一部分倒戈,致使城防空虛,敵人趁機衝入城裡,佔領了革命軍總指揮部,革命軍被迫撤往開江。劉伯承為了下一步行動,把部隊交給黃慕顏指揮,自己找中共四川地委軍委請示工作。
順慶起義軍移駐開江後,立即進行整訓,槍決了出賣前線的連長,整頓了軍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