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的態度已開始有了轉變:開始時說“40天會,既感激,又不感激”,後來則認為“一個月來會上的批判,對我有極深刻的教育意義,是我有生以來的第一次,我誠懇地感謝同志們對我的耐心教育和幫助”;開始時以他寫信主要是“供主席自己作參考的”來拒絕會上對他信的批判,後來則承認:“7月14日的信,事實上是反對總路線、反對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我的錯誤表現在把黨所領導的廣大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高度熱情,說成是‘小資產階級的狂熱性’”;開始時對“軍事俱樂部”的說法大發雷霆,後來則逐一交代了他和“俱樂部”成員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等人的關係。
應該說,彭德懷的這些轉變是違心的,也是十分矛盾和痛苦的。但對他這樣一個極其倔強和執拗的人來說,能從全域性利益和黨的利益出發、違心而又痛苦地做到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也更加體現出他的光明磊落和偉大胸懷。
2 跌宕人生15年
——宦海沉浮之迷
在戎馬倥傯的戰爭年代,他是位“橫刀立馬”的大將軍,然而,在政治鬥爭的風雲變幻中,他卻一直不能得志,先是被罷官,後又遭批鬥,直至被迫害而死。這一切,究竟是命運的安排?還是人為的不幸?
2.1 一封朝奏九重天
在共和國第一批開國元帥中,彭德懷的政治生涯是最短暫的:只做了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