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部長打成“判官”。葉群還叫吳法憲貼林月琴的大字報,造謠說林月琴是一個什麼“寡婦集團”的頭子,把她全家趕出了北京。
羅榮桓元帥一生光明磊落,不矜不伐,為革命鞠躬盡瘁、忍辱負重,因此才能顧全大局,贏得勝利。他的一生誠如毛澤東所評價的那樣:“很有原則性,對敵人狠,對同志有意見,背後少說,當面多說,不背地議論人。一生始終如一,一個人幾十年如一日不容易。原則性強,對黨忠誠,對黨的團結起了很大的作用。”
1 東北王之謎
人們應當怎樣描述此人?一但進入臨陣狀態,他會將一切置之度外,對於一切與戰爭無關的東西漠然置之,兀坐著,或者如同夢遊者一般來回踱步,腦海中只有戰爭、戰爭、戰爭
瀕臨松花江主流,在第二松花江北部的哈爾濱,滿語的意思是“曬網場”。從“曬網場”向南、普通快車的第一個停車站,叫雙城。
雙城歷史頗有幾個人物。偽滿洲國八個大臣中,雙城出了兩個。那位在國民黨上層也算有頭有臉、“八·一五”後的“東北行政委員會”中僅遜於熊式輝的第二號人物莫德惠,也是雙城人。
不過,雙城人話題最多、也著實使雙城紅火一陣子的人物,還是來自湖北黃岡縣林家大灣的林彪。現在的雙城縣人民武裝部就是當年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前線指揮所舊址。
這是一座古色古香、富麗堂皇、如今己有些破敗的建築。
漆皮剝落的原始的大木門,嵌在灰白色的水泥牆中。院子青磚鋪地,牆是同樣的大青磚。六根一人粗的紅色木柱,擎著兩米寬的廊簷。簷下青磚上雕刻著鳳凰、麒麟、花草,做工精細,栩栩如生。東西各一四合院,中間一道月亮門。西院為參謀處,東院住林彪。
林彪在黑土地的3年生涯中,有兩年是在這裡度過的。從三下江南到夏、秋、冬三大攻勢,直到遼瀋戰役前夕,林彪就在這裡編織戰爭的血與火之網。
1.1 知天知地
據說人武部的同志幾年前還見過一隻兩尺多長的特製寒暑表,扔在倉庫裡,也不知來歷,後來也不知去向。
據說,部隊每到一處,秘書第一件事就是選個合適地方掛上地圖。林彪就以地圖為起止點,開始踱步。到雙城後,又多了個起止點,就是掛在窗外屋簷下那個笨重的寒暑表。
天越冷,出現在寒暑表前面的次數越多。有時連大衣也不披,就那麼站著,看看寒暑表,再看看天地風雪。有時還把手伸到風雪中凍上一會兒。
知己知彼還不夠,還要知道老天爺和土地爺。林彪看地圖當然不僅是瞭解土地爺,但他看寒暑表則純粹是要和老天爺套近乎,交朋友。這是黑土地上的第一個冬天。
1946年10月31日,“林彭高陳”在給“中央並告肖江程羅”的電報中說:
(一)我軍擬以五師兵力,令火車運輸隊從哈爾濱經齊齊哈爾繞至松花江以南再步行向敵發動攻勢,以各個擊破的方法求得殲滅敵人,以破壞敵人的攻洮南的行動及策應南滿和破壞敵人攻哈爾濱的計劃。
(二)我們突然出現在松花江以南進攻,故敵必無力將我驅逐,而在約一個月以後,彼如調兵向我進攻時,屆時松花江已結冰使我運動甚為自由。
瞻前顧後,走一步,看幾步。林彪的算盤可謂周到。
很多人說林彪會打仗,打巧仗,其巧之一,就是善於調動老天爺和土地爺。天上、地下,把一切可能利用的條件都充分利用起來,把這些有形無形的條件編製成有力的縱隊和兵團。
1.2 英明獨斷
林彪打仗,經常直接指揮到師。特別是打運動戰。重要戰鬥,重要方向,有時還直接指揮到團。
當年“東總”和四野的秘書、參謀人員都說,林彪的電報,一般都是先師後縱隊(軍)再兵團的順序發出去。署名“林羅劉”、“林羅劉譚”、“林羅趙”,經常是電報發走了,再送給“羅劉”等看。衡寶戰役後期,林彪病了,倒在床上指揮,電報記錄完了,秘書代“林羅趙”簽上名便發走了。
打下錦州四師打廖耀湘兵團,有的師在哪兒,縱隊不知道,林彪知道。有時兵團正在執行第一封電報指示,師裡已經按照變更令的第二封電報行動了。
據說,大將風度的4兵團司令兼政委陳賡曾風趣地說:
“在林總指揮下打運動戰,兵團司令是‘空兵司令’,可以睡大覺。”
老人都說,當時人們對林彪都佩服得不得了。對這種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