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辦雜誌。為了擴大影響,宋棐卿主辦了一個家政型雜誌,依其基督教義,取名《方舟》。教徒們自然熟知也崇仰“亞諾方舟”,而當時天津的婦女特別是中上層婦女,有幾個不是基督徒?而這《方舟》,由於宋棐卿不惜工本裝飾,不惜重金約稿,又都是眾所關心的熱門課題:家庭與家庭關係,婦女與婦女問題。基督教義自與封建禮教大有差別,在對待婦女與婦女問題上,前者要較後者進步得多,自也在客觀上衝擊與批判了封建禮教對婦女的束縛。宋棐卿也不時地動筆撰稿,也寫過一些生動有力的文章。譬如他在一篇抨擊軍閥摧毀破壞民族工商業的文章中,形象地把軍閥比做洋人的惡奴,把中國比做金碗,惡奴們毫不吝惜地摔碎了金碗,爭相搶到碗片,然後拱手捧送給各自的洋主人,再惡狗般爭搶灑在地上的飯粒,吞入了自家的私囊!要救國強國,就只有努力興辦實業,以彌復這個燦爛的金碗,再將生米煮成熟飯,裝進金碗裡,以奉獻與供養國家與國人。
類似的既生動形象又鼓舞人心的文章,時見於《方舟》,人們,特別是婦女們,更像歡迎教義中的“亞諾方舟”般歡迎雜誌《方舟}。歡迎、瞭解《方舟》,自然也就歡迎、瞭解與《方舟》關係密切的“抵羊”,更何況“抵羊”還不時地活脫脫地登上《方舟》呢!
宋棐卿就是這樣無孔不入、不遺餘力、千方百計地宣傳“抵羊”,他行也“抵羊”,坐也“抵羊”,想也“抵羊”,說也“抵羊”,家裡、廠內,交際之間,無不“抵羊”,逢會必強調“抵羊”。在一次高階職員會上的一番話,正是他對“抵羊”感情的典型流露。他說:
“東亞這篇文章的大題目就是毛線,一切遣詞用字都不能離開毛線。而毛線要靠毛線養。所以,我寧可放棄德昌的‘飛得祿’,而事事不忘用‘抵羊’做引,還用‘抵羊’收尾。別人交往應酬多是請客吃飯,吃完了人家知道的卻是某某飯莊的廚子好壞。因此,我在交往應酬中儘量是贈送‘抵羊’牌毛線。有人說我這樣是侵犯了股東分花紅,其實,這正是為了股東的利益宣傳東亞,沒有毛線,就沒有東亞,自然也就沒有了股東們的利益。這是需要東亞同仁平心靜氣多加解釋的。”
連夫人也被他調動了起來,受了感染,幾乎在任何場合,見到宋夫人都會發現她手上、袋裡正有“抵羊”,而且往往是正在編織著什麼,其熟練程度更為令人驚佩;一天能織一磅多毛線量,而且細密、精巧,花樣翻新,高速地編織出來,再快速地送了出去,這特殊的禮物自也宣傳了“抵羊”。
由於長期不懈、多渠道、全方位、靈活多樣、無所不盡其方的宣傳,“抵羊”在洋貨傾注的高壓下衝刺有力,走向全國,暢通無阻,在許多民族實業產品出路難中,獨樹一幟,奇蹟般地突飛猛進。這固然有著許多經營上的關係,而格外地注重產品宣傳這個現代化手段亦有它特殊的作用,有些手段已與今天的甚為接近,這也就充分顯示了宋棐卿的經營意識是超前的,是在他所處的時代中,現代化經營意識最濃烈者之一。
“東亞”廠內會使人想到沙漠中的綠洲
在陳舊的習俗包圍中,他高舉起《東亞銘》,向現代式文明進軍,創造了一個嶄新的“小環境”,新鮮而生動活潑的局面,使人想起了沙漠中的綠洲。
在二三十年代的經營中,也有著花花綠綠。然而,儘管只從形式上看,也脫離不開傳統的張燈結綵,金玉其外,往往的有些敗絮在其中,環境氛圍除熱鬧些外,很難尋求些進取的跡象,更不消說制度管理,目標規範,精神建設了。甚至有的企業,竟以為多餘,只單純將眼光盯在贏利上者,大有人在。可宋棐卿不,他在制度、目標與精神的管理與建設方面是傾注了大量的精力,投放了大量的資金的。
一個企業的內部形象,往往反映著它的精神面貌、經營情趣,所產生的心理效應,直接影響著企業的興衰。
宋棐卿是十分重視他的企業的內、外形象的,一進東亞,便覺得爽然一新,雖每日裡都有數量很大的原毛與毛線的頻繁的出出入入,可既不見其髒褻,也不見其零亂,辦公樓、廠房都給人一種潔雅脫俗的感覺。進入公司內部,第一觀感就是整然有序,而且具有今天文明建設中“標語上牆”、“目標管理”等具體手段。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寫在高高的山牆上的幾行宋體黑色大字:
己所不欲,勿施與人。
你願人怎樣待你,你就怎樣待人。
大飯堂裡迎面顯眼的大牆上則是用黑油漆刷寫的巨幅橫額,明晶晶八個大字:軍事紀律,基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