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1部分

界大戰期間,趁英美等國無力東顧之時,國內的毛紡織業迅速發展,都獲得了厚利。就是聚行經營的名牌毛絨線,銷路都好,利潤也高。再說聚行資金不成問題,又有王達甫和盛紹章相助,辦毛紡廠正當其時。想到這裡,他將煙鍋裡的葉子菸灰在鞋底上磕了磕,從躺椅上站起來,果斷地對陳梓材說:

“就按王、盛二人的意思辦吧!你具體經辦,需要多少款子儘管說就是,只要能把毛紡廠辦好就行!”

經過仔細研究,他決定投資四十萬元興辦川康毛紡廠。除王、盛等人佔股四萬元外,聚行投資三十六萬元。由楊粲三親任董事長(指定陳梓材以常務董事資格代理),由盛紹章任總經理,王達甫任工程師。廠址設在犍為縣店子場(今屬樂山市五通橋區)。

楊粲三對川康毛紡廠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對毛紡廠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但是,創業的道路卻並不平坦。當時抗日烽煙四起,長江水路阻隔,紡織廠所購全套英制機器只得透過越南海防港經陸路車運來川。不僅浪費了時間,還枉費了大量資金。原來的四十萬元資金還沒等毛紡廠開工就已耗盡,工廠遲遲無法開工,幾乎夭折。

正當楊粲三左右為難之際,恰逢漢口裕華紗廠老闆蘇汰餘為避戰亂,遷廠來川。楊粲三素知裕華股東資金雄厚,經驗豐富,乃透過與蘇汰餘有兒女親家關係的陳梓材,邀請蘇汰餘向聚行及毛紡廠投資。

引入了裕華的資金、人才和技術,川康毛紡廠才起死回生,至一九四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