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非常可惜。
然而,當時的趙章對此也一籌莫展,無能為力。
看著一個個前來求醫的脫髮患者那期待的神情和離開診所時失望的背影,趙章光陷入極度悲哀之中。他那“良醫濟世”的理想受到現實的無情嘲弄。夜闌人靜時,他常常輾轉反側,徹夜難眠。
不久,又來了一位姓林的民辦教師。她原有一頭烏黑髮亮、柔軟綿長的秀髮,不知怎的,滿頭青絲漸漸謝去。林老師黯然神傷,悲痛欲絕,課也不願上了,天天躲在家裡不敢見人。
趙章光對她的不幸深表同情,心頭不覺升騰起一種崇高的責任感。趙章光再也受不了了,向她表示;
“我一定要送你一頭黑髮!”
脫髮症向來被醫學界視為難治之症。古往今來,雖然有不少人問津,卻沒有什麼明顯成效。
高度的責任心,執著的追求,從來就是事業成功的力量源泉。這位沒有學歷、沒有文憑的赤腳醫生,在遠離現代文明的偏僻山村,在溫飽都沒有保證的情況下,開始了他的探索。
他沒有向西方醫神阿斯克勒比俄斯問道,而是向神農、扁鵲、華陀等先賢清教。一有空他就四處搜求中醫學書籍,披讀深思,從無數先輩的著作中尋覓治療脫髮的真諦。
“腎氣實,髮長齡亙;腎氣衰,發墮齒槁。”中國第一部醫學著作《黃帝內經》首先揭示了頭髮與內臟的關係。
“腎主骨髓,其華在發。”“人有風邪在頭,有偏虛處則發禿落。”隋代名醫巢元方對脫髮症的病因病機又作了進一步論述。
但是,古籍中對脫髮病的分析是否科學?
現實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一個十二歲的男孩子因考試不及格受了父母的申斥和體罰,頭髮半天之內掉了大半;一個身強力壯的小夥子因愛人和他鬧離婚,又氣又愁,頭髮落盡。這難道也是因為腎血兩虧嗎�